紅線麻
(《陜西草藥》)
【異名】紅頭麻、蝎子草、苛麻(《陜西草藥》),山芋麻(《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來源】為蕁麻科植物艾麻的根。
【植物形態】艾麻,又名:大序艾麻。
多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全株密生白色蟹毛和反曲的微柔毛。根塊狀紡錘形或圓錐形,紅褐色,稍肉質。莖直立,圓柱形。單葉互生,廣卵形或近圓形,先端尾狀驟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邊緣具粗齒,兩面疏生短毛或近無毛;有葉柄。雌雄同株;花黃綠色;雄花序生于雌花序之下,圓錐狀,長約10厘米,花被片5,雄蕊5;雌花序生于莖梢葉腋,細長,穗狀,花被片4,不等大,在果期增大,柱頭絲形。瘦果斜卵形,扁,長約2.2毫米。
生于山地林下或溝邊陰濕地帶。分布云南、四川、貴州、湖南、湖北、陜西、河南、山西,河北等地。
【采集】春末夏初采挖,洗凈,曬干。
【性味】辛苦,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祛風濕,通經絡,解毒,消腫。治腰腿疼痛,麻木不仁,風痹抽麻,水腫,老鼠瘡,蛇咬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4錢;或泡酒。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選方】①治抽麻,心慌:紅線麻四錢,苜蓿根三條,生姜為引。水煎服。
②治筋骨麻木,風疼:紅線麻和豬肉共燉,吃肉并喝湯。
③治虛腫:紅線麻、黑豆各一斤,煎湯,每服兩茶杯。
④治水腫:鮮紅線麻葉(或根煎汁)二兩,黃豆半斤(水四斤,抱脹磨成渣)。將線麻葉用沸水燙過切碎,點入豆渣煮熟。上為一日量,二次吃完,忌鹽。
⑤治老鼠瘡:鮮紅線麻搗爛,加麝香少許,貼患處。(性味以下出《陜西草藥》)
紅線麻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紅線麻 (《陜西草藥》) 【異名】紅頭麻、蝎子草、苛麻(《陜西草藥》),山芋麻(《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來源】為蕁麻科植物艾麻的根。 【植物形態】艾麻,又名:大序艾麻。 多年生草本...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厚皮樹
厚皮樹 (《全展選編·內科》) 【異名】膠皮麻、十八拉文公(《中國經濟植物志》)。 【來源】為漆樹科植物厚皮樹的樹皮。...
-
紅香藤
紅香藤 (《陸川本草》) 【異名】藤香、雞踢香、降香(《陸川本草》),大香藤、屈葉藤、白雞刺藤,黃龍脫衣(《廣西藥植名...
-
厚樸子
厚樸子 (《別錄》) 【異名】逐折、百合、厚實(《別錄》),厚樸實(《綱目》),厚樸果(《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木蘭科...
-
紅橡木子
紅橡木子 (《陸川本草》) 【來源】為殼斗科植物紅錐的種仁。 【植物形態】紅錐,又名:赤黎、紅黎、紅椽栲。 常綠喬木,...
-
花蕊石
花蕊石(《嘉祐本草》) 【異名】花乳石(《嘉釣本草》)。 【來源】為變質巖類巖石含蛇紋石大理巖的石塊。 【礦物形態】含...
-
補骨脂
【中文名】補骨脂(《雷公炮炙論》) 【類別】果實類補骨脂 【異名】胡韭子(徐表《南州記》),婆固脂、破故紙(《藥性論》...
-
黑沙蒿根
黑沙蒿根 (《內蒙古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黑沙蒿的根,植物形態詳黑沙蒿條。 【功用主治】《內蒙古中草藥》:止...
-
猴樟
猴樟 (《貴州草藥》) 【異名】香樹、楠木、猴挾木、香樟(《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牛筋條、牛荊樹(《中草藥土方土法戰備...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厚皮樹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