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打破碗花花(《四川常用中草藥》)
【類別】全草
【異名】野棉花根(《四川常用中草藥》),大頭翁(《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毛莨科植物打破碗花花的根。
【植物形態】打破碗花花,又名:野棉花、山棉花。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粗壯。莖被白色柔毛,有分枝。葉為3出復葉,基生葉具長柄;中間小時片較大,卵形至心形,長4~11厘米,寬3~10厘米,兩側小時斜卵形;小葉不分裂或不明顯的3或5淺裂。邊緣具不等的粗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紫紅色至蒼綠色,兩面均被疏毛。花莖高20~80厘米,疏生短柔毛;聚傘花序簡單或2~3回分枝;總苞片2~3,對生或輪生,與莖生葉相似但較小;花萼5~6片,白色或粉紅色,倒卵形成橢圓形,外面密生柔毛;雄蕊多數;心皮多數。聚合果球形;瘦果近卵形,長約3.5毫米,密生白色綿毛。花期7~10月。
生于低山或丘陵區的山坡、溝邊及路旁。分布四川、陜西、甘肅等地。
【采集】春季或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
【藥材】干燥根呈長圓條形,彎曲,長短不一。外表暗棕色,粗糙,有扭曲的縱紋,并有突起的小根及根痕。根頭部較粗,殘留干枯的葉柄,密生灰白色茸毛。質脆,斷面纖維性,淡黃棕色,有棕色射線。氣微,味苦。
產于四川、陜西、甘肅等地。本品在甘肅等地區作白頭翁用。
【化學成分】根含白頭翁素及三萜皂甙。
【性味】苦辛,涼,有毒。
①《陜西中草藥》:"苦,涼,有小毒。"
②《四川常用中草藥》:"苦辛,溫,有小毒。"
【歸經】《四川常用中草藥》:"入肺、脾二經。"
【功用主治】殺蟲,化積,消腫,散瘀。治頑癬、禿瘡,瘧疾,小兒疳積,痢疾,癰癤瘡腫,瘰疬,跌打損傷。
①《陜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排膿生肌,消腫散瘀,消食化積,截瘧,殺蟲。治頑癬,禿瘡,癤瘡癰腫,無名腫毒,瘧疾,痢疾,小兒疳積,消化不良,跌打損傷。"
②《四川常用中草藥》:"消腫散毒。治跌打損傷紅腫,瘰疬瘡毒,痢疾腹瀉。"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宜忌】《陜西中草藥》:"孕婦禁用。"
【選方】①治禿瘡:野棉花一兩,研粉,青胡桃皮四兩,共搗爛外敷。
②治瘡癤癰腫,無名腫毒:野棉花適量,搗爛外敷。
③治跌打損傷:野棉花一兩.童便泡24小時,曬干研粉,黃酒沖服,每次五分至一錢,每日服二次。
④治瘧疾:野棉花三錢,水煎服。(選方出《陜西中草藥》)
打破碗花花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中文名】打破碗花花(《四川常用中草藥》) 【類別】全草 【異名】野棉花根(《四川常用中草藥》),大頭翁(《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毛莨科植物打破碗花花的根。 【植物形態】打破碗...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大地棕根
大地棕根 (《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石蒜科植物大葉仙茅的根莖。 【植物形態】大葉仙茅,又名:松蘭、竹靈芝、巖棕。...
-
大花衛矛果
大花衛矛果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衛矛科植物大花衛矛的果實。植物形態詳"野杜仲"條。 【采集】秋季采收。...
-
大獨葉草
大獨葉草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異名】化血丹。 【來源】為菊科植物大獨葉草的根、葉。 【植物形態】大獨葉草 多年...
-
大丁草
大丁草 (《綱目》) 【異名】燒金草(《綱目》),豹子藥、苦馬菜、米湯菜、雞毛蒿、白小米菜(《貴州民間藥物》),踏地香...
-
核桃楸皮
核桃楸皮 (《中藥志》) 【異名】楸樹皮(《甘肅中藥手冊》),楸皮(《中藥志》)。 【來源】為胡桃科植物核桃楸的枝皮或干皮...
-
大草寇
大草寇 FructusAlpiniaeZerumbet (英)BeautifulGalangalFruit 【別名】 土砂仁、假砂仁。 【來源】 為姜科植物艷山姜的果實。 【植物...
-
鱖魚
鱖魚 (《開寶本草》) 【異名】鱖豚、水豚(《日華子本草》),石桂魚(《開寶本草》),錦鱗魚(《東醫寶鑒》),桂魚(《本草求...
-
金錢草
【中文名】金錢草(《綱目拾遺》) 【類別】全草類 【異名】遍地香(《祝穆試效方》),地錢幾(《救荒野譜》),鈸兒草(《救生...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大地棕根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