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知道污网站,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欧美videossex,欧美最猛黑人xxxxx猛交

628健康網-優質健康、養生、生活百科知識分享平臺! 專題 地圖
首頁 中藥

斑蝥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斑蝥 (《本經》) 【異名】斑貓,龍尾(《本經》),螌蝥(《說文》),斑蠔、龍蠔、斑菌、晏青(《吳普本草》),龍苗(《藥性淪》),羊米蟲(《陸川本草》),老虎斑毛、花斑毛、花殼蟲、小豆蟲,...

斑蝥
(《本經》)

【異名】斑貓,龍尾(《本經》),螌蝥(《說文》),斑蠔、龍蠔、斑菌、晏青(《吳普本草》),龍苗(《藥性淪》),羊米蟲(《陸川本草》),老虎斑毛、花斑毛、花殼蟲、小豆蟲,放屁蟲(《中藥志》),花羅蟲(《廣東中藥》),章瓦(《吉林中草藥》)。

【來源】為芫青科昆蟲南方大斑蝥或黃黑小斑蝥的干燥全蟲。

【動物形態】①南方大斑蝥,又名:大斑蝥。
體長15~30毫米,底色黑色,被黑絨毛。頭部圓三角形,具粗密刻點,額中央有一條光滑縱紋。復眼大,略呈腎臟形。觸角1對,線狀,11節,末端數節膨大呈棒狀,末節基部狹于前節。前胸長稍大于闊,前端狹于后端;前胸背板密被刻點,中央具一條光滑縱紋,后緣前面中央有一凹陷,后緣稍向上翻,波曲形。小楯片長形,末端圓鈍。鞘翅端部闊于基部,底色黑色,每翅基部各有2個大黃斑,個別個體中斑點縮小;翅中央前后各有一黃色波紋狀橫帶;翅面黑色部分刻點密集,密生絨毛,黃色部分刻點及絨毛較疏。鞘翅下為1對透明的膜質翅,帶褐色。足3對,有黑色長絨毛,前足和中足跗節均為5節;后足的跗節則為4節,跗節先端有2爪;足關節處能分泌黃色毒液,接觸皮膚,能起水泡。腹面亦具黑色長絨毛。
具復變態,幼蟲共6齡,以假蛹越冬。成蟲4~5月開始為害,7~9月為害最烈,多群集取食大豆之花、葉,花生、茄子葉片及棉花的芽、葉、花等。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②黃黑小斑蝥,又名:黃斑芫青。
外形與上種極相近,體小型,長10~15毫米。觸角末節基部與前節等闊。

生活習性及分布同上種。

【采集】7~8月間于清晨露水未干時捕捉,捕捉時宜戴手套及口罩,以免毒素刺激皮膚、粘膜。捕得后,置布袋中,用沸水燙死,然后取出曬干。

【藥材】干燥蟲體呈長圓形,大斑蝥全長10~25毫米,寬5~10毫米;小斑蝥長10~15毫米,寬5~7毫米。頭略呈三角形。黑色。有1對較大的復眼及1對觸角,觸角多已脫落。背部革質鞘翅上有3條淡棕色橫帶紋。胸腹部棕黑色,有光澤。胸部突起,有足3對。腹部呈環節狀,有黑色絨毛。氣特異,味初辛后苦。以個大、有黃色花斑、色鮮明、完整不碎者為佳。
主產河南、廣西、安徽、四川、貴州、湖南、云南、江蘇等地。以河南、廣西產量較大。

【化學成分】南方大斑蝥含斑蝥素1~1.2%,脂肪12%及樹脂、蟻酸、色素等。黃黑小斑蝥(臺灣產者)含斑蝥素0.97%,但亦有達1.3%者。此外,一般斑蝥屬含斑蝥素1~1.5%。

【藥理作用】①發泡作用
斑蝥(主要是其所含的斑蝥素)對皮膚、粘膜有發赤、發泡作用,曾用作抗刺激藥。其刺激性頗強烈,但其組織穿透力卻較小,因此其作用較緩慢,僅有中度疼痛,通常不涉及皮膚深層,所成的泡很快痊愈而不遺留疤痕。對粘膜或皮膚創口,則其作用較為劇烈。亦較難痊愈。口服毒性頗大,可引起腸胃炎及腎炎;特別是腎臟及泌尿道,對斑蝥素很敏感,小量可擴張腎小球,中毒量主要傷害腎小管。斑蝥素易自腸胃道吸收,皮膚也能吸收少量;排泄則主要通過腎臟,泌尿道受刺激可產生尿急、疼痛等癥狀(如使尿呈堿性,增加其溶解度,可減輕其刺激癥狀),我國民間用其刺激發泡作用(稱為"冷灸")于一定部位,治療多種疾病。在甲醛性"關節炎"的兔身上,用斑蝥丹(即0.1克斑蝥蜜丸)灸治,有明顯療效,并證明有神經系統的參與。關于斑蝥素引起皮膚發泡,特別是引起皮膚棘層松解的原理問題,進行過很多研究,一般認為是由于皮膚中某種酶的參與所致。各種動物對斑蝥素的敏感性(特別是腎炎)有很大的種族差異。

②抗腫瘤作用
斑蝥素對小鼠肉瘤-180略有抑制作用,能使瘸組織呈碎塊及糜爛狀。臨床上治療肝癌有效,唯副作用較多,有待進一步研究。

③其他作用
斑蝥水浸劑(1:4)在試管內對藍色毛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人報告斑蝥素有雌激素樣作用;但有人認為,只有不純的斑蝥素方有此作用,而單純的斑蝥素并無激素樣作用。

【毒性】本品屬劇毒藥。小鼠急性實驗,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1.25毫克/公斤;其內臟切片檢查,無論急性或亞急性毒性試驗,各臟器皆出現病變:心肌纖維濁腫明顯(尤以亞急性試驗為著);肝細胞濁腫、脂變;肺、脾郁血,并有小灶性出血;腎小管上皮濁腫。斑蝥素30毫克即可使人死亡。

【炮制】斑蝥:揀凈雜質,除去足、翅。米斑蝥:將米置鍋內加熱,噴水少許至米粘貼鍋上,俟煙冒出時,加入斑蝥,輕輕翻炒,取出,去凈米粒,除去足、翅。(每斑蝥10斤,用米2斤)

①《雷公炮炙論》:"凡修事斑貓,用糯米、小麻子相拌同炒,待米黃黑、出,去麻子等,去兩翅、足并頭。以血余裹懸墻角上一夜用之,則毒去也。"

②《綱目》:"用麩炒過,醋煮用之。"

【性味】辛,寒,有毒。

《本經》:"味辛,寒。"

【歸經】入大腸、小腸、肝、腎經。

①《本草經疏》:"入手陽明、手太陽經。"

②《玉楸藥解》:"入足厥陰肝經。"

③《會約醫鏡》:"入肺、脾二經。"

④《本草再新》:"入肝、脾、腎三經。"

【功用主治】攻毒,逐瘀。外用治惡瘡,頑癬,口眼歪斜,喉蛾;內服治瘰疬,狂犬咬傷。

①《本經》:"主寒熱,鼠瘺,惡瘡疽,蝕死肌,破石癃。"

②《別錄》:"主疥癬,血積,墮胎。"

③《藥性論》:"治瘰疬,通利水道。"

④《日華子本草》:"療淋疾,敷惡瘡瘺爛。"

⑤《綱目》:"治疝瘕,解疔毒、猘犬毒、沙虱毒、輕粉毒。"

【用法與用量】外用:研末敷貼、發泡,或酒、醋浸涂。內服:炒炙研末,1~2厘,或入丸、散。

【宜忌】有劇毒,內服宜慎;體弱及孕婦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馬刀為使。畏巴豆、丹參、空青。惡膚青。"

②《日華子本草》:"惡豆花。入藥除翼、足,熟炒用,生即吐瀉人。"

③《本草衍義》:"妊身人不可服,為能潰人肉。治淋藥多用,極苦人,尤宜斟酌。"

④《綱目》:"惡甘草。"

【選方】①治癰疽,拔膿,癰疽不破,或破而腫硬無膿:斑蝥為末,以蒜搗膏,和水一豆許貼之,少頃膿出,即去藥。(《仁齋直指方》)

②治疔腫:斑貓一枚,捻破,然后以針畫瘡上,作米字,以封上。(《備急方》)

③治干癬積年生痂,搔之黃水出,每逢陰雨即癢:斑貓半兩,微炒為末,蜜調敷之。(《外臺秘要方》)

④治牛皮癬:斑蝥一個,甘遂一錢。共研細末,以醋調和,日擦數次。(《吉林中草藥》)

⑤治顏面神經麻痹:斑蝥一個。研細,水調貼頰上,向左歪斜貼右側,向右歪斜貼左側。起泡即取去。(《山東中草藥手冊》)

⑥治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斑蝥適量。研末,取少許放清膏藥中心,如是扁桃體炎貼患側頸外壓痛處,如是咽、喉炎貼兩側人迎穴,待皮膚起泡(約三至四小時),即可揭去。起泡處用酒精消毒,再用消毒過的針刺破水泡,放出液體,涂上紅汞,外蓋紗布,用膠布固定。(《河北中藥手冊》)

⑦治瘧疾:斑蝥七只,麻黃、雄精各一錢二分,朱砂半錢。共研細末,每次用一至三分,調放在膏藥上,貼頭頸項第二骨節處。(《浙江中醫雜志》(7):39,1959)

⑧治劇烈頭痛:斑蝥(去頭、足)三至五個。研末布包,貼痛處。起泡后.用針刺破。使水流出。(江西《草藥手冊》)

⑨治疣痣黑子:斑蝥三個,人言少許。以糯米五餞,炒黃去米,入蒜一個,搗爛點之。(《綱目》)

⑩治耳卒聾:斑貓二枚(去翅、足,炒黃),巴豆一枚(去心、皮,生用)。同研令勻,綿裹塞耳中。(《圣惠方》)

⑾治大人小兒瘰疬內消方:斑貓一兩,去翅、足,用粟米一升,同斑貓炒令米焦黃,去米不用,細研,入于薄荷末四兩,同研令勻,以烏雞子清丸如綠豆大。空心臘茶下一丸,加至五丸,卻每日減一丸,減至一丸后,每日服五丸。(《經驗方》)

⑿治一切瘺:斑貓三十枚(去頭、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黃),蜥蝎三枚(炙令黃),地膽四十枚(去頭,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黃)。攙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黑豆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后,以溫酒二十丸。(《圣惠方》)

⒀治瘋狗咬傷:斑蝥三七枚,去頭、翹、足,先以七枚,用糯米一勺,略炒過,去斑蝥;別以七枚,如前炒,色變復去之;別以七枚如前,至青煙為度,去蝥,只以米為粉。用冷水入清油少許,空心調服,須臾再進一服,以小便利下毒物為度;如不利,再進。利后肚疼,急用冷水調青靛服之,以解其毒,否則有傷。黃連水亦可解之。但不宜服一切熱物也。(《醫方大成論》)

⒁治經候閉塞及干血氣:斑貓十個(糯米炒),桃仁四十九個(炒),大黃五錢。共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桐子大。空心酒下五丸,甚者十丸。如血枯經閉者,用四物湯送下。(《濟陰綱目》斑貓通經丸)

⒂治血疝便毒,不拘已成未成,隨即消散:斑蝥三個(去翅、足,炒),滑石三錢(同研)。分作三服,空心白湯下,日一服,毒從小便出,如痛,以車前、木通、澤瀉、豬苓煎飲。(李杲·破毒散)

【臨床應用】①治療風濕痛、神經痛等
用斑蝥貼敷穴位治療四肢關節、腰背部的風濕痛(包括職業性良性關節炎、肌纖維炎、風濕性關節炎、因神經血管疾病或外傷而引起的關節疼痛等)及神經痛(肋間神經痛、三又神經痛、手術或外傷瘢痕區的反射性神經痛等)、傳染性肝炎恢復期的肝區痛等,均有一定的近期療效。據數百例的觀察,有效率在90%以上。大多數患者經1~3次治療后,癥狀即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以對急性風濕痛療效顯著。對增生性關節炎無明顯效果,對有明顯不可逆性的關節病變亦不適用。用法:取斑蝥12.5克、雄黃2克;或斑蝥50克、雄黃5克,共研細末,加蜂蜜適量,制成粒狀備用。用時按針灸取穴原則選定穴位,然后取綠豆大小的圓粒,置于2平方厘米的膠布中央、貼于選定的穴位上。四肢軀干部位的穴位,一般在24小時后揭去。穴位的皮膚上可出現綠豆大小的微黃色透明小水泡,無明顯疼痛,有時周圍略癢。水泡通常在4~7日內結痂脫落。1次以敷貼1~3個穴位為宜,多則不超過5個穴位,以便有可能交錯地進行第2、3次治療。一般隔3~6天治療1次,3~5次為一療程。每療程后可休息2~4天。亦可將斑蝥去頭足后研成細末,以少許置膏藥中心,貼于疼痛關節處,24小時后揭去,局部即發生銀杏大小之水泡,以消毒針尖刺破,擠出液體,敷料覆蓋。斑蝥敷貼于穴位上,起到一種"微面積的化學性燒傷性刺激"作用。這種刺激首先作用在皮膚的神經感受器上,通過復雜的神經反射機理而達到止痛及治病的目的。

②治療顏面神經麻痹
取斑蝥粉0.2克,置于藥油攤得較薄的膏藥中心處,然后貼在病側的太陽穴上(嘴歪向左側貼在右側,歪向右側貼在左側)。1晝夜后局部發泡,刺破后揩干滲液(防止流入眼內及附近皮膚上),隔2~3日再貼,直至痊愈。局部發泡有感染時,待痊愈后再貼。治療過程中忌飲酒。據近千例的觀察,一般在用藥后4~7日內口眼歪斜即漸減輕,10~14日可望痊愈。

③治療肝癌
從斑蝥中提取的斑蝥素,對普通型原發性肝癌前期有一定療效,表現為治療后癌塊縮小,自覺癥狀改善,生存時間延長。但對黃疸、腹水型肝癌的療效較差。據35例、15例、32例原發性肝癌的治療結果,總有效率分別為74%、80%和72%。另有5例治療后,1例臨床治愈;2例病情一度好轉,最后死于肝功能衰竭;另2例病情明顯改善。用法:內服斑蝥素片或膠囊(每片或每粒含斑蝥素1毫克),每次1片(粒)。開始每日1次,待適應后可增加到2~3次,同時多飲綠茶解毒。并配合應用中草藥,大部分病例加用小劑量化療。此外,有用斑蝥原生藥制成藥片治療肺癌、肝癌、乳房癌、宮頸癌,用斑蝥燒雞蛋(雞蛋叩一小孔,放入去頭、足、翅的斑蝥1~3只,再用紙和泥糊好,置于火上烤熟,只吃雞蛋,每天1只)治療肝癌、胃癌,均獲得一定療效。服用斑蝥制劑后的副反應,主要表現在消化道和泌尿系統方面。如口腔、咽部粘膜充血、灼痛或潰瘍;心窩部不適,甚或惡心嘔吐,食欲減退,腹瀉;尿頰、尿痛,甚或血尿。有時可出現四肢、面部麻木,或心率減隆,或暫時性血壓升高等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方面的反應。一般反應輕者不一定停藥,多飲綠茶或對癥處理即可緩解;泌尿系統癥狀嚴重者,應該停藥數天。個別病例服藥后心電圖提示心肌損害,所以在服藥期間應注意心臟情況。

④治療神經性皮炎
㈠斑蝥15克,浸入70%酒精100毫升中,1周后取浸液涂患處。涂藥后數小時,局部即發生水泡,用針刺破,敷料包扎,3~4天后即結痂脫落而愈。如病灶部仍有苔蘚樣變,可再次涂藥,直至病變組織脫盡為上。一般涂藥1~3次。亦可結合用0.25%普魯卡因于病灶周圍封閉。單用斑蝥酊外涂治療24例,除1例中斷治療外,均獲痊愈。加用普魯卡因封閉治療54例,除2例結果不明外,亦均治愈。㈡斑蝥2克,浸入65度燒酒100毫升中,7晝夜后取其上清液涂于患處,每日1~2次。30例患者經15~50天治療后,痊愈25例,顯著進步或進步者4例,無效1例。涂藥后起泡者7例。治愈病例中,18例隨訪半年以上,有8例復發,但病情較原來為輕,經再涂藥,很快又趨治愈。認為斑蝥酒有良好的止癢作用,可以阻斷因搔癢而引起的惡性循環,使已紊亂的大腦皮質機能得到調整,并消除因搔抓對皮膚的刺激;同時,斑蝥酒的引赤作用,可以加速局部血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從而改善局部營養,使苔蘚比的病理組織吸收消退。

⑤治療斑禿
取斑蝥40只,鬧羊花40朵,骨碎補40片(每片約2分厚),浸于95%酒精500毫升內,5天后取澄清液涂擦患處,每天1次。擦藥前,先用土大黃、一枝黃花煎洗患處。據24例經1個月以上的治療觀察,其中顯效及好轉者9例,控制發展者11例。

⑥治療傳染性疣
取斑蝥12.5克,雄黃2克,研粉,加蜂蜜適量,調制成膏。同時先將疣之角化層削去,以碘酒消毒,然后取相當疣大小之斑蝥膏,用手指搓成扁圓狀置于疣面,以膠布固定。經10~15小時,患部即起水泡,疣便浮離皮膚。治療10例,均痊愈。

【毒性】斑蝥雖非臨床常用內服藥物,但因誤服或制藥時防護不慎從皮膚及口、鼻粘膜吸收而引起中毒者并不罕見。內服中毒劑量自1分至5錢不等。中毒者的臨床表現,在消化系主要有口、咽部燒灼感,惡心、嘔吐或嘔出血水樣物、血絲、血塊,腹部絞痛等劇烈反應,在泌尿系有不同程度的血尿和毒性腎炎癥狀。皮膚、粘膜吸收中毒者,局部常發生水泡或充血、灼痛等。大多數患者經及時而有效的救治,均可恢復;但亦有少數嚴重中毒患者因急性腎功能不全和全身循環衰竭,搶救無效而死亡。因此,臨床應用和調制時,必須嚴加注意。

【名家論述】①《綱目》:"斑蝥,專主走下竅,直至精溺之處,蝕下敗物,痛不可當。葛氏云:凡用斑蝥,取其利小便,引藥行氣,以毒攻毒是矣。楊登甫云:瘰疬之毒,莫不有根,大抵以斑蝥、地膽為主,制度如法,能使其根從小便中出,或如粉片,或如血塊,或如爛肉,皆其驗也。但毒之行,小便必澀痛不可當,以木通、滑石、燈心輩導之。"

②《本草經疏》:"斑貓,近人肌肉則潰爛,毒可知矣。性能傷肌肉,蝕死肌,故主鼠瘺疽瘡疥癬。辛寒能走散下泄,故主破石癃血積及墮胎也。甄權主瘰疬,通利水道,以其能追逐腸胃垢膩,復能破結走下竅也。""斑貓,性有大毒,能潰爛人肌肉,惟瘰疬、癲犬咬或可如法暫施,此物若煅之存性,猶能嚙人腸胃,發泡潰爛致死,即前二證亦不若用米同炒,取氣而勿用質為穩,余證必不可餌。"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斑葉蘭根

      斑葉蘭根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野洋參根(《貴州草藥》)。 【來源】為蘭科植物大斑葉蘭或小斑葉蘭的根莖及根。植...

    • 稗根苗

      稗根苗 (《綱目》)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稗的根和苗葉。 【植物形態】稗(《左傳》) 一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稈直立或...

    • 百兩金

      百兩金 (《本草圖經》) 【異名】八爪龍、八爪金龍(《草木便方》),開喉劍、葉下藏珠、狀元紅(《天寶本草》),山豆根、鐵...

    • 百草霜

      百草霜 (《本草圖經》) 【異名】灶突墨(《千金方》),灶突中塵(《外臺秘要方》),灶額上墨(《本草圖經》),灶煙煤、灶煤...

    • 海參腸

      海參腸 (旅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來源】為刺參科動物刺參或其他種海參的腸。動物形態詳海參條。 【采集】將...

    • 白魚尾果

      白魚尾果 (《閩東本草》) 【來源】為馬錢科植物駁骨丹的果實。植物形態詳"白魚尾"條。 【采集】9~10月采,陰干。 【功用...

    • 白千層葉

      白千層葉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桃金娘科植物白千層的葉片,植物形態詳白千層條。 【采集】全年可采。...

    • 桂皮

      桂皮 (《本草經集注》) 【來源】為樟科植物天竺桂、陰香、細葉香桂或川桂等的樹皮。 【植物形態】①天竺桂(《海藥本草》...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斑葉蘭根 下一篇:暫無

    相關分類

    熱門資訊

    皖ICP備2023007517號-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洋县| 甘南县| 三台县| 江津市| 承德县| 宜川县| 竹北市| 乌审旗| 临颍县| 六盘水市| 乐东| 鹿邑县| 淮北市| 寻乌县| 乌苏市| 仁布县| 大竹县| 梨树县| 永修县| 德庆县| 江山市| 诸城市| 乐昌市| 襄城县| 乌什县| 宁蒗| 英吉沙县| 天长市| 金塔县| 长子县| 广安市| 潼关县| 兴仁县| 乡宁县| 乐业县| 民丰县| 三亚市| 疏勒县| 历史| 黔东| 通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