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樟
(《貴州草藥》)
【異名】香樹、楠木、猴挾木、香樟(《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牛筋條、牛荊樹(《中草藥土方土法戰備專輯》)。
【來源】為樟科植物猴樟的根皮或莖皮。
【植物形態】猴樟
喬木,高達16米。樹皮紅褐色;小枝圓柱形,暗紫色,末節有角棱;芽卵形,具絹狀毛。葉互生,厚紙質,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8~17厘米,寬3~10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上面幼時稍有細毛,后變光亮,下面初有灰色絹絲狀毛,后則稍有短柔毛,呈灰白色,中脈暗紅色,側脈4~6對,互生,下部葉脈有時對生,脈腋有腺點;葉柄長2~3厘米。圓錐花序腋生或側生,長10~15厘米,2回又狀分歧;總梗長4~6厘米;花被6裂,花被管漏斗狀;裂片卵形,先端反曲,內面有白色絹毛,早落;發育雄蕊9,花藥4室,第三輪雄蕊花藥外向瓣裂,果實球形,徑7~8毫米,果梗先端膨大,宿存花被的先端反曲,果托盤狀。
生于山野叢林中。分布云南、四川、貴州、湖南、湖北等地。亦有人工栽培。
本植物的果實(猴樟果)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全年可采。
【化學成分】根、干、枝、葉均含揮發油,以根部含油量最高,約2.9%(枝含油量0.06%,葉含油量0.46~0.6%)。油的化學成分大體可分3個類型:㈠以含黃樟醚為主(含量達84%),醛酮含量為1.8%,還含檸檬醛、莰烯、α-蒎烯、檸檬烯、芳樟醇、α-松油醇、樟腦、甲基庚烯酮、桉葉素、丁香油酚、芐系倍半萜等;㈡以含桉葉素為主,醛酮含量為7.4%,還含芳樟醇、單萜烯等;㈢以含單萜烯為主,醛酮含量為8.0%;還含水芹烯、黃樟醚、芳樟醇等。
【性味】《貴州草藥》:"辛,溫。"
【功用主治】①《貴州草藥》:"驅風,行氣,溫中,鎮痛。"
②《中草藥土方土法戰備專輯》:"莖皮治燒傷,燙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研末調敷或研末酒炒布包作熱敷。
【選方】①治風寒感冒:香樟根皮五錢。煨水服。
②治胃腸炎:香樟根皮、辣蓼根各五錢。煨水服。
③治腹中痞塊:香樟根皮、生婪、橘葉、石菖蒲各一兩。研末,酒炒包患處肚皮外面。
④治勞傷疼痛:香樟根皮、鐵筷子、辣蓼根、鵝不食草各五錢。泡酒服,一日三次,每次五錢。(選方出《貴州草藥》)
猴樟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猴樟 (《貴州草藥》) 【異名】香樹、楠木、猴挾木、香樟(《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牛筋條、牛荊樹(《中草藥土方土法戰備專輯》)。 【來源】為樟科植物猴樟的根皮或莖皮。 【植物形態】猴...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紅五加
紅五加 (《貴州草藥》) 【異名】五爪龍、大血藤。 【來源】為葡萄科植物毛枝崖爬藤的根。 【植物形態】毛枝崖爬藤 木質...
-
紅木耳
紅木耳 (《泉州本草》) 【異名】紅靛、一口紅(《文山中草藥》)。 【來源】為莧科植物血莧的全草。 【植物形態】血莧 多年...
-
紅直當藥
紅直當藥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來源】為龍膽科植物紅直當藥的全草。 【植物形態】紅直當藥 多年生草本,高35~...
-
紅木子
紅木子 (《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大風子科植物山羊角樹的種子。 【植物形態】山羊角樹,又名:山丁木。 落葉小喬木,...
-
黑大豆花
黑大豆花 (《綱目》) 【來源】為豆科植物大豆的花。植物形態詳黑大豆條。 【功用主治】《綱目》:治目盲翳膜。...
-
甘草頭
甘草頭 (《綱目》) 【異名】疙瘩草(《甘肅中藥手冊》)。 【來源】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莖上端的蘆頭部分。植物形態詳"甘草...
-
功勞木
功勞木 (《飲片新參》) 【來源】為小檗科植物闊葉十大功勞、細葉十大功勞或華南十大功勞的莖干。植物形態詳"十大功勞葉...
-
豆蔻
豆蔻 FructusAmomiRotundus (英)JaveAmonumFruit 【別名】 白豆蔻、圓豆蔻、原豆蔻、扣米。 【來源】 為姜科植物爪哇白豆蔻Amomumcomp...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紅五加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