鳧肉
(《綱目》)
【來源】為鴨科動物綠頭鴨的肉。
【動物形態】綠頭鴨,又名:鳧(《詩經》),鶇8、沈鳧(《爾雅》),松鳧(《南越志》),野鴨、野鶩、晨鳧(《綱目》),大紅腿鴨、鳧鴨、大麻鴨、水鴨。
體長約60厘米,嘴呈黃綠色,嘴甲黑色。虹膜紅褐色。雄鳥頭和頸輝綠色,頸下有一白環。上背和肩暗灰褐色,密雜以黑褐色纖細橫斑,并鑲著棕黃色羽緣;下背轉為黑褐,羽緣較淺。腰和尾上覆羽黑色,并著金屬綠光輝。兩翅大都灰褐色;翼鏡藍紫色,其前后緣均為絨黑色,更外綴以白色狹邊,三色相襯極為醒目。尾羽大部分白色,僅中央4枚色黑而上卷。胸栗色,羽緣淺棕;下胸的兩側、肩羽及脅大多灰白;腹淡灰;尾下覆羽絨黑色。雌鳥尾羽不卷,體黃褐色,并雜有暗褐色斑點。腳橙黃色,趾間有蹼,爪黑色。
棲息河湖蘆葦叢中。主食植物,兼吃貝類、蠕蟲及甲殼類等。在我國北方繁殖,在長江流域或更南地區越冬。
本動物的羽毛(鳧羽)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性味】甘,涼。
①孟詵:"寒。"
②《日華子本草》:"涼,無毒。"
③《飲膳正要》:"味甘,微寒,無毒。"
【歸經】《本草求真》:"入脾、胃、肺、腎。"
【功用主治】補中益氣,消食和胃,利水,解毒。治病后虛羸,食欲不振,水氣浮腫,熱毒瘡癤。
①孟詵:"主補中益氣,消食,消蟲,平胃氣,調中。又身上諸小熱瘡,多年不可者,但多食之。"
②《日華子本草》:"補虛助力,和胃氣,消食,治熱毒風及惡瘡癤,殺腹藏一切蟲,大補益病人。又治水氣浮腫,和五味作粥啖之。"
③《日用本草》:"利水,導熱毒,去風氣瘡腫。"
④《醫林纂要》:"補心養陰,行水去熱。清補心肺。"
⑤《本草求原》:"益肺胃陰氣。"
【用法與用量】內服:煮食。
【宜忌】《日華子本草》:"不可與木耳、胡桃、豉同食。"
鳧肉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鳧肉 (《綱目》) 【來源】為鴨科動物綠頭鴨的肉。 【動物形態】綠頭鴨,又名:鳧(《詩經》),鶇8、沈鳧(《爾雅》),松鳧(《南越志》),野鴨、野鶩、晨鳧(《綱目》),大紅腿鴨、鳧鴨、大麻...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甘青青蘭
【藥品名稱】甘青青蘭 【藏藥名】知楊故 【拼音名】Ganqingqinglan 【英文名】HERBADRACOCEPHALITANGUTICI 【標準編號】WS3-BC-002 【來...
-
鳳眼草
鳳眼草 (《品匯精要》) 【異名】椿莢(《圣濟總錄》),樗莢(《綱目》),鳳眼子(《獸醫常用中藥》),樗樹凸凸(《山東中藥》...
-
甘土
甘土 (《本草拾遺》) 【異名】白單、白?《石藥爾雅》),膨潤土(《黑龍江中藥》)。 【來源】為硅酸鹽類礦物蒙脫土、漂白土...
-
甘草頭
甘草頭 (《綱目》) 【異名】疙瘩草(《甘肅中藥手冊》)。 【來源】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莖上端的蘆頭部分。植物形態詳"甘草...
-
番薯藤
番薯藤 (《嶺南采藥錄》) 【異名】紅苕藤、番苕藤(《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旋花科植物番薯的莖葉。植物形態詳"番薯...
-
刺南蛇藤
刺南蛇藤 (《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異名】爬山虎(《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衛矛科植物刺南蛇藤的根、果...
-
地瓜根
地瓜根 (《草木便方》) 【來源】為桑科植物地瓜的根。植物形態詳"地瓜藤"條。 【性味】苦澀,涼。 ①《滇南本草》:"性涼...
-
黑芝麻
黑芝麻 SemenSesamiNigrum (英)BlackSesame 【別名】 胡麻子、脂麻。 【來源】 為脂麻科植物脂麻SesamumindicumL.的種子。 【植物形態】...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甘青青蘭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