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
(《本草圖經》)
【來源】為豆科植物大豆種子的加工制成品。
【制法】一般用黃大豆,以水浸約一天左右(夏季可較短),待豆浸胖后,帶水磨碎,濾去渣滓,入鍋煮沸,即成豆腐漿,再點以鹽鹵或石膏,即凝成豆腐花,然后用布包裹,榨去部分水分,即成。
【性味】甘,涼。
①《本草圖經》:"寒。"
②寧原《食鑒本草》:"味甘,平。"
⑧《隨息居飲食譜》:"甘,涼。"
【歸經】《本草求真》:"入脾、胃、大腸。"
【功用主治】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治赤眼,消渴,休息痢;解硫黃、燒酒毒。
①寧原《食鑒本草》:"寬中益氣,和脾胃,下大腸濁氣,消脹滿。"
②《綱目》:"清熱散血。"
③《醫林纂要》:"清肺熱,止咳,消痰。"
④《本草求真》:"治胃火沖擊,內熱郁蒸,癥見消渴、脹滿。并治赤跟腫痛。"
⑤《本草求原》:"解硫黃毒。"
⑥《隨息居飲食譜》:"清熱,潤燥,生津,解毒,補中,寬腸,降濁。"
【選方】①治休息痢:醋煎白豆腐食之。(《普濟方》)
②治飲燒酒過多,遍身紅紫欲死,心頭尚溫:熱豆腐切片,滿身貼之,冷即換,蘇醒乃止。(姚可成《食物本草》)
豆腐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豆腐 (《本草圖經》) 【來源】為豆科植物大豆種子的加工制成品。 【制法】一般用黃大豆,以水浸約一天左右(夏季可較短),待豆浸胖后,帶水磨碎,濾去渣滓,入鍋煮沸,即成豆腐漿,再點...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丁香油
丁香油 (《藥性考》) 【來源】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丁香)經蒸餾所得的揮發油(古代則多為母丁香所榨出之油)。...
-
冬瓜子
冬瓜子 (《唐本草》) 【異名】白瓜子(《本經》),瓜子、瓜瓣(《金匱要略》),冬瓜仁(《別錄》),瓜犀(《荊楚歲時記》)。...
-
地血香
地血香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異名】大飯團、梅花鉆、風藤(《廣西中草藥》),吹風散、大風沙藤、大鉆骨風、冷飯團、...
-
吊干麻
吊干麻 (《貴州草藥》) 【異名】馬斷腸、蘿卜藥、大馬桑、酸棗子藤(《中國經濟植物志》),老虎麻(《貴州草藥》),苦樹皮...
-
金星草
金星草 (《嘉祐本草》) 【異名】金釧草(《本草圖經》),大金星鳳尾(《履?巖本草》),鳳尾草(《綱目》)。 【來源】為水龍骨...
-
鵠油
鵠油 (《綱目》) 【異名】天鵝油(《通玄論》)。 【來源】為鴨科動物大天鵝的脂肪油。 【動物形態】大天鵝,又名:鵠(《史...
-
大苞葉千斤拔葉
大苞葉千斤拔葉 (《貴州草藥》) 【來源】豆科植物大苞葉千斤拔的葉片,詳"大苞葉千斤撥"條。 【功用主治】治外傷,煎水...
-
旱水仙根
旱水仙根 (《貴州草藥》) 【來源】為石蒜科植物韭蓮的根。植物形態詳賽番紅花條。 【功用主治】治癰瘡紅腫。 【用法與用...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丁香油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