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JournalofGeodesyandGeodynamics)創刊于1981年,是由中國地震局主管,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殼運動監測工程研究中心、地殼應力研究所、第一監測中心、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第二監測中心、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聯合主辦的地震學專業學術期刊。據2018年6月24日中國知網顯示,《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共出版文獻4785篇,總被下載594266次、總被引32093次、(2017版)復合影響因子為0.834、(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596。據2018年6月2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載文量為2382,被引量為19679,下載量為67088,2015年影響因子為0.59。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資料辦刊歷史
1981年,《地殼形變與地震》創刊后更名為《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為季刊。
2007年,《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由季刊改為雙月刊。
2016年,《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2014年,該刊成為原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的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主要欄目有院士論壇、地震地質、地殼形變、地震測繪、觀測技術、地球物理、地震預測、地震工程、水庫地震、行業動態等。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發表的論文涉及地球動力學、地球物理學、現代大地測量學、對地觀測技術與地震工程等領域。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讀者對象為地震與測繪領域的研究人員及高校相關專業的教師和研究生。
人員編制
據2018年6月《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編輯部官網顯示,《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第三屆編委會擁有顧問6人、編委46人、編輯3人、英文編輯2人。
顧問:陳運泰、寧津生、魏子卿、石耀霖、楊元喜、李建成
編委:丁平、王慶良、王澤民、王琪、甘衛軍、申文斌、申重陽、歸慶明、田家勇、許才軍、伍吉倉、江在森、喬學軍、朱建軍、劉保金、劉峽、李廣云、李明峰、李輝、肖云、肖建華、沈云中、楊少敏、楊國華、楊卓欣、張希、張勤、邱澤華、陳虹、杜瑞林、金雙根、周云耀、岳建平、苗前軍、單新建、段永紅、施闖、柳建喬、鐘敏、聞德保、袁運斌、徐朝繁、游新兆、雷建設、譚凱、薄萬舉
編輯:魏玉芳、邢樂林、李庚
英文編輯:Jeffrey、Morgan
學術交流
2014年11月12日,《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編輯部召開《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期刊發展咨詢會,就《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雜志的未來發展方向、發展思路、當前工作重心和切入點等,邀請專家對該刊進行會診并對近期發展出謀劃策。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18年6月24日中國知網顯示,《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共出版文獻4785篇。
據2018年6月2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載文量為2382。
收錄情況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被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俄羅斯《文摘雜志》(AJ)、日本《科技振興數據庫》(JST)等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18年6月24日中國知網顯示,《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總被下載594266次、總被引32093次、(2017版)復合影響因子為0.834、(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596。
據2018年6月2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被引量為19679,下載量為67088;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影響因子為0.59,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名第2393名,在天文學、地球科學(226種)中排名第126名。
榮譽表彰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為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多次獲中國優秀測繪期刊、湖北省優秀期刊等稱號,并入選中國期刊方陣。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通過發表具有創新性和重大價值的地震學研究成果,促進地震學理論研究和技術方法的發展。通過現代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學與地震學的交叉研究,推動現代大地測量、地球動力學與地震學的深入發展。
期刊領導
歷任領導
第一屆主編:姚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