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
(《綱目》)
【異名】守宮、伍蜒(《爾雅》),新纏(《方言》),蝎虎,壁宮(《唐本草》),辟宮子(《圣惠方》),地塘蟲(《摘元方》),天龍(《飲片新參》),爬壁虎(《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壁虎科動物無蹼壁虎或其他幾種壁虎的全體。
【動物形態】無蹼壁虎
全長約12厘米,體與尾幾等長。頭扁寬;吻斜扁,比眼徑長;鼻孔近吻端;耳孔小,卵圓形;吻鱗達鼻孔,其直后方有3片較大的鱗。頭、體的背面覆以細鱗,枕部有少數較大之圓鱗,軀干部圓鱗交錯成12~14縱行;胸腹鱗較大,成覆瓦狀;尾背面的鱗多少排列成環狀,每隔9~10排為一排整齊而略大之鱗。尾腹面中央的1縱排鱗較寬。指、趾間無蹼跡;指、趾膨大,底部具有單行褶襞皮瓣;除第1指、趾外,末端均有小爪。尾基部較寬厚。體背灰棕色;軀干背面常有5~6條深寬紋;四肢及尾部有深色橫紋。尾易斷,能再生。
棲于壁間、榆下等隱僻處,夜間出入于天花板及墻壁上,捕食蚊、蠅等昆蟲。分布華北一帶。
其他尚有多疣壁虎,分布我國中部:無疣壁虎,分布我國東南一帶;蹼趾壁虎,分布于兩廣。皆可入藥。
【采集】夏、秋捕捉,可于夜間用燈光誘捕。捕得后用竹片貫穿頭腹,將尾用繩固定于竹片上,然后用微火烤干。采集加工時,應注意勿使尾部脫落。
【性味】《綱目》:"咸,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祛風,定驚,散結,解毒。治中風癱瘓,歷節風痛,風痰驚癇,瘰疬,惡瘡。
①《綱目》:"治中風癱瘓,手足不舉,或歷節風痛,及風痙驚癇,小兒疳痢,血積成痞,厲風瘰疬;療蝎螫。"
②《四川中藥志》:"驅風,破血積包塊,治腫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焙研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宜忌】《本草匯言》:"病后血虛氣弱,非關風痰風毒所感者,宜斟酌用之。"
【選方】①治癱瘓,手足走痛不止(非痛勿用):御米殼(蜜炒)一錢,陳皮五錢,壁虎(炙黃)、乳香、沒藥、甘草各二錢五分。上為末。每服三錢,煎服。(《醫學正傳》如神救苦散)
②治歷節風,疼痛不可忍:蠐螬(濕紙裹煨熟,研)三枚,壁虎(研)三枚,地龍(去泥,研)五條,乳香一分(研),草烏頭三枚(生,去皮),木香半兩,麝香(研)一錢,虎腦(研)半錢。上八味,將草烏頭、木香搗羅為末,合研勻,為丸,如干入少酒煮面糊,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臨臥乳香酒下。(《圣濟總錄》麝香丸)
③治破傷風,如角弓反張,筋脈拘急,口噤:辟宮子七枚(微炙),天南星一兩(炮裂),膩粉一兩,白附子一兩(炮裂)。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研下七丸,以汗出為效,未汗再服。(《圣惠方》)
④治久年驚癇,心血不足:守宮一兩,珍珠、麝香、片腦各一字(研細)。上將守宮一個,以鐵鈐鈐定,剪去四足,連血細研,入珍珠、麝香、片腦各一字許,研細,薄荷湯調作一服。先須用奪命散,逐下痰涎,或用吐法,次服此藥。(《奇效良方》守宮膏)
⑤治心虛驚癇:褐色壁虎一枚。連血研爛,入朱砂、麝香少許,薄荷湯調服。繼服二陳湯。(《仁齋直指方》)
⑥治癘風:蝎虎一條(焙干),大蠶沙五升(篩凈,水淘二遍,曬干),白面四斤或五斤,拌蠶沙為絡索,曬干。上為末,每服一、二合,熬柏葉湯調服,食前,日三服。(《衛生寶鑒》祛風散)
⑦治瘰疬初起:壁虎一枚,焙研。每日服半分,酒服。(《青囊雜纂》)
⑧治癰瘡大痛:壁虎焙干研末,油調敷之。(《醫方摘要》)
⑨治反胃膈氣:地塘蟲七個(砂鍋炒焦),木香、人參、朱砂各-錢半,乳香一錢,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丸,木香湯下,早晚各一服。(《摘元方》)
【臨床應用】①治療神經衰弱等
取壁虎剔除腸雜,用2%氯胺浸洗3分鐘后,在2~4℃下冷藏7晝夜,研成肉泥,加入蒸餾水(1:5~1:10),置室溫下浸漬3~8小時,然后煮沸5分鐘(急火),過濾后分裝小瓶,再煮沸消毒20分鐘。溶液顏色澄黃,比重1.006,pH4.0,行皮下或肌肉注射。一般每一療程為60~80毫升,約分30次注射完畢,先從0.3毫升開始,逐漸增加為0.5,0.7,1.0,1.5,2.0,2.5,3.0毫升,以加到患者恰能忍耐為度。一療程完畢后,休息3周,可再繼續第二個療程,用量可自1毫升開始。18歲以上用成人量,小孩按年齡酌減。用藥后患者睡眠可明顯改善,食欲增加。此藥用于骨折病人,能促進骨痂生長,對胃、十二指腸潰瘍病人能減輕疼痛,其他如肺結核、淋巴結結核、皮膚病、眼病等也有一定療效。臨床常根據不同病癥配合其他藥物應用。
②治療瘰疬
將壁虎焙干研末,裝入膠囊。每天3次,每次3粒,用黃酒送服。已潰的可用壁虎干燥粉,摻于創口上,外以普通膏藥貼敷。臨床治療4例(3例未潰,1例已潰),均獲治愈。
③治療食道癌
每日用壁虎1條和米適量炒至焦黃,研成細粉,分2~3次以少量黃酒調服。治療4例,臨床癥狀均消失。鋇餐造影復查,1例食道下段狹窄消失,但邊緣仍欠整齊;1例食道下段狹窄較前為輕;1例見癌灶消失;1例食道中段仍然狹窄,但脫落細胞檢查陰性。
【名家論述】《綱目》:"守宮,舊云不入藥用,近時方術多用之。楊仁齋言,驚癇皆心血不足,其血與心血相類,故治驚癇,取其血以補心,其說近似而實不然。蓋守宮食蝎蠆,蝎蠆乃治風要藥,故守宮所治風痙、驚癇諸病,亦猶蜈、蝎之性能進經絡也。且入血分,故又洽血病瘡瘍。守宮祛風,石龍利水,功用自別,不可不知。"
壁虎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壁虎 (《綱目》) 【異名】守宮、伍蜒(《爾雅》),新纏(《方言》),蝎虎,壁宮(《唐本草》),辟宮子(《圣惠方》),地塘蟲(《摘元方》),天龍(《飲片新參》),爬壁虎(《四川中藥志》)。 【來...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棒棒木
棒棒木 (《新醫藥研究》) 【來源】為榆科植物小葉樸的樹皮、樹干或枝條。 【植物形態】小葉樸 落葉喬木,高達15米。樹皮...
-
蚌蘭花
蚌蘭花 (《嶺南采藥錄》) 【異名】蚌花(《廣州植物志》),菱角花、紅蚌蘭花(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鴨...
-
豹骨
豹骨 (《醫林纂要》) 【來源】為貓科動物豹的骨胳。 【動物形態】豹,又名:程(《莊子》),失刺孫(《夢溪筆淡》),金錢豹...
-
北豆根
北豆根 RhizomaMenispermi (英) AsiaticMoonseedRhizome 【別名】 黃條香、野豆根、蝙蝠藤。 【來源】 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
-
寄馬樁
寄馬樁 (《寧夏中草藥手冊》) 【異名】雞麻抓(《寧夏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戈壁天冬的全株。 【植物形態...
-
白楊枝
白楊枝 (《綱目》) 【來源】為楊柳科植物山楊的樹枝。植物形態詳白楊樹皮條。 【功用主治】《綱目》:消腹痛,治吻瘡。...
-
百部―直立百部
【中文名】:百部―直立百部 【類別】:根類 【英文名】:SessiieSiemonaRoot 【別名】:藥虱藥、一窩虎。 【來源】:百部科...
-
斑茅花
斑茅花 (江西《草藥手冊》)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花穗。植物形態詳"斑茅"條。 【采集】夏、秋季采收。 【功用主治...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棒棒木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