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血香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異名】大飯團、梅花鉆、風藤(《廣西中草藥》),吹風散、大風沙藤、大鉆骨風、冷飯團、繡球香、通血香(《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為木蘭科植物異型南五味子的根或莖藤。
【植物形態】異型南五味子
木質大藤本,長6~10米。嫩枝褐色,老莖栓皮層松而厚,內皮紅色,清香。葉互生,紙質;卵狀橢圓形至闊橢圓形,長8~17厘米,寬3~8.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鈍形或稍急尖,全緣或具疏離的小齒;葉柄長5~25毫米。花淡黃色,單生于葉腋;雄花花被11~15片,4~5輪排列,最外面的2~5片長圓狀三角形,長1~7毫米,內面的橢圓形至倒卵形,長8~16毫米,最內數片稍退化;雄蕊(35~)50~60枚,6~10輪排列;雌花花被與雄花相似:雌蕊群由30~55枚心皮組成,4~6輪排列;柱頭盾狀,膜質。聚合果近球形,徑2.5~5厘米;成熱心皮40~55枚。外果皮肉質。種子長圓形,長5~6毫米。花期5~8月。果期8~12月。
多生于林谷中。分布云南、貴州、廣東、廣西等地。
本植物的果實(地血香果)亦供藥用,另詳專條。其莖藤可熬制雞血藤膏。
【采集】全年可采,切片曬干。
【性味】《云南思茅中草藥選》:"微苫辛,溫。"
【功用主治】祛風除濕,行氣活血。治風濕痹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胃腸炎,痛經,產后腹痛,跌打損傷。
①《廣西藥植名錄》:"莖:退熱,止渴。治咳嗽,肝肺熱。"
②《廣西中草藥》:"活血散瘀,行氣止痛。祛風濕。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痛經,產后腹痛.急慢性胃腸炎。"
③《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祛風,鎮痛,舒筋活血。"
④《云南中草藥選》):"藤莖:治胃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研末或浸酒。外用:搗敷。
【選方】治痛經:地血香根、歪葉子蘭、胡椒適量,泡酒服。(《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地血香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地血香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異名】大飯團、梅花鉆、風藤(《廣西中草藥》),吹風散、大風沙藤、大鉆骨風、冷飯團、繡球香、通血香(《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為木蘭科植物...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吊干麻
吊干麻 (《貴州草藥》) 【異名】馬斷腸、蘿卜藥、大馬桑、酸棗子藤(《中國經濟植物志》),老虎麻(《貴州草藥》),苦樹皮...
-
豆腐泔水
豆腐泔水 (《隨息居飲食譜》) 【異名】豆腐泔(《慈航活人書》)。 【來源】為壓榨豆腐時瀝下之淡乳白色水液。 【性味】《...
-
東風菜
東風菜 (《中國藥植志》) 【異名】仙白草、山蛤蘆(《中國藥植志》),盤龍草、白云草(《湖南藥物志》),尖葉山苦荬、山白...
-
豆腐漿
豆腐漿 (《綱目拾遺》) 【異名】豆漿(《秘方集驗》)。 【來源】為豆科植物大豆種子制成的漿汁。 【制法】參見"豆腐"條。...
-
白三百棒
白三百棒 (《云南中草藥》) 【異名】紅三百棒。 【來源】為堇菜科植物如意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如意草 宿根直立草本...
-
白飯樹葉
白飯樹葉 (《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白飯樹的枝葉。 【植物形態】白飯樹(《生草藥性備要》),又名:金柑...
-
白炭
白炭 (《綱目》) 【異名】火炭(《千金方》),無紋炭(《圣濟總錄》),木炭(《普濟方》),焊炭(《經驗方》)。 【來源】為木...
-
大刺兒菜
大刺兒菜 (《西藏常用中草藥》) 【異名】大薊,絳策爾那布(藏名)。 【來源】為菊科植物大刺兒萊的全草。 【植物形態】大...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吊干麻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