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干麻
(《貴州草藥》)
【異名】馬斷腸、蘿卜藥、大馬桑、酸棗子藤(《中國經濟植物志》),老虎麻(《貴州草藥》),苦樹皮、菜藥、棱枝南蛇藤、大釣魚竿(《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衛矛科植物苦皮藤的根或根皮。
【植物形態】苦皮藤
藤狀灌木,長5~7米。小枝常有4~6銳棱,紅褐色,發亮,密生細小皮孔。葉互生,寬卵形或近圓形,長8~16厘米,寬7~15厘米,先端短尖,邊緣具不規則圓鋸齒;葉柄長達3厘米,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雌雄異株,長10~20厘米,下部分枝較上部的長;花梗粗壯有棱;花小,多而密生,綠白色,或黃綠色,5數;雄花萼片開放,花瓣長橢圓形;雌花子房近球形,柱頭3~4裂。蒴果近球形,直徑約1厘米,3瓣裂,種子每室2粒,有紅色假種皮。花期4~6月。果期8~10月。
小于山地叢林或山坡上。分布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江西、陜西、甘肅、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貴州、廣西、廣東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洗凈,剝取根皮,曬干。
【化學成分】葉含黃酮類化合物:槲皮素、異槲皮甙、金絲桃甙、番石榴甙和槲皮素3-鼠李糖半乳糖甙。
【性味】①《貴州草藥》:"味辛,性涼,有小毒。"
②《陜西中草藥》:"味苦,性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①《貴州草藥》:"清熱透疹,舒筋活絡,調經。"
②《陜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消腫,殺蟲。治禿瘡,黃水瘡,骨折腫痛,陰道發癢。"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撒。
【選方】①治小兒麻疹不出:吊干麻一兩,紅浮漂五錢至一兩。煨水洗。
②治風濕,勞傷,關節疼痛:吊干麻、藤蘿根、白金條各一兩。泡酒服。
③治經閉:吊干麻、大過路黃根各一兩。煨水服,用酒為引。(①方以下山《貴州草藥》)
④治禿瘡:苦樹皮、盤龍七、黃柏各適量。共研細末,菜油調敷。
⑤治黃水瘡:苦樹皮研粉,菜油調涂。
⑥治陰道發癢:苦樹成、黃柏各適量。共研細粉、撒布患處。(④方以下出《陜西中草藥》)
吊干麻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吊干麻 (《貴州草藥》) 【異名】馬斷腸、蘿卜藥、大馬桑、酸棗子藤(《中國經濟植物志》),老虎麻(《貴州草藥》),苦樹皮、菜藥、棱枝南蛇藤、大釣魚竿(《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衛矛...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豆腐泔水
豆腐泔水 (《隨息居飲食譜》) 【異名】豆腐泔(《慈航活人書》)。 【來源】為壓榨豆腐時瀝下之淡乳白色水液。 【性味】《...
-
東風菜
東風菜 (《中國藥植志》) 【異名】仙白草、山蛤蘆(《中國藥植志》),盤龍草、白云草(《湖南藥物志》),尖葉山苦荬、山白...
-
豆腐漿
豆腐漿 (《綱目拾遺》) 【異名】豆漿(《秘方集驗》)。 【來源】為豆科植物大豆種子制成的漿汁。 【制法】參見"豆腐"條。...
-
東菊
東菊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細藥、蘭鐵草。踏地蓮花萊、牙陷藥、野菠菜、細牛舌片。 【來源】為菊科植物東菊的全...
-
大腹皮
大腹皮 (侯寧極《藥譜》) 【異名】檳榔皮(孫思邈),大腹毛(《醫林纂要》),茯毛(《會約醫鏡》),檳榔衣(《藥材資料匯編》...
-
冠果草
冠果草 (《南寧市藥物志》) 【異名】土紫菀、假菱角。 【來源】為澤瀉科植物冠果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冠果草 一年生...
-
地羊鵲
地羊鵲 (《四川常用中草藥》) 【異名】斑鳩窩、三月黃花、酸米子、小花生藤(《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豆科植物...
-
地瓜
地瓜 (《中國藥植志》) 【異名】土瓜、涼瓜、涼薯、葛瓜、葛薯、土蘿卜(《中國藥植志》),草瓜茹(《陸川本草》),沙葛、...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豆腐泔水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