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山羊
(《貴州民間方藥集》)
【異名】臭常山(《中國植物圖鑒》),臭苗(《中國藥植志》),大山羊、騷牯羊、地梔子、梔子黃(《貴州民間方藥集》),和常山(《中藥志》),大騷羊(《貴陽民間藥草》),白胡椒、大素藥(《貴州草藥》)。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日本常山的根。
【植物形態】日本常山
落葉灌木,高可達3米。枝條黃褐色,無毛,嫩梢綠色,疏生白色毛,旋即脫落,或平滑無毛。單葉互生;具黃色半透明的腺點,發惡臭;葉柄溝狀,疏生白色毛或無毛;葉片菱狀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3~17厘米,寬2~9厘米,先端漸尖或具鈍狀尖頭,基部闊楔形,全緣,或有細鈍鋸齒。花單性,雌雄異株,黃綠色;雄花序總狀,側生于新枝基部,花軸與花柄均散生白色毛;花柄基部有卵形苞片1枚;萼筒的基部有對生卵形小苞片2枚,萼片4枚,卵形,基部愈合,邊緣有毛,花瓣4,雄蕊4,與花瓣互生;雌花單生,具退化雄蕊4,子房上位,心皮4,花柱短,柱頭4裂。蒴果,2瓣裂。種子黑色,近球形。花期3月。
生于山野。亦有栽培者。分布我國長江以南各地。
【采集】9~10月采收.
【化學成分】根含和常山堿、香草木堿、香草木寧堿、香草木醇靈、茵芋堿、去甲和常山堿等生物堿。果實含香草木堿、茵芋堿。
葉含茵芋堿、香草木堿、臭山羊堿、佛手柑內酯、花椒毒素、無羈萜、異山小橘萜醇、匙葉桉油烯醇葛縷薄荷醇、α-松油醇、α-蒎烯、β-蒎烯、莰烯、γ-松油烯、檸檬烯、1,8-桉葉素、香豆精、歐芹屬素乙、和常山酮堿、o-甲基巴孚木季銨鹽。
【性味】《貴陽民間藥草》:"辛苦,寒,無毒。"
【功用主治】清熱解表,行氣止痛,祛風利濕。治風熱感冒,咳嗽,喉痛,牙痛,胃痛,風濕關節痛,痢疾,無名腫毒。
①李承祜《藥用植物學》:"解熱,祛痰。"
②《貴州民間方藥集》:"有解熱,驅風,表寒,發汗,催吐作用。治擺子,外治無名腫毒。"
③《貴陽民間藥草》:"清風熱。治咳嗽,喉痛,牙痛,濕熱痢,腎囊出汗,百日咳。"
④《貴州草藥》:"調氣鎮痛,清熱利濕,軟堅寧神。"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外用:為末調敷。
【選方】①治風熱汗閉:臭山羊末一錢。燒酒吞服。服后蓋被,使其發汗。
②治胃氣痛:臭山羊五錢。煎水服。
③治風濕關節腫痛:臭山羊炕干研末。每次一錢,用酒吞服。
④治瘰疬:臭山羊末,調甜酒敷患處。(選方出《貴州草藥》)
臭山羊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臭山羊 (《貴州民間方藥集》) 【異名】臭常山(《中國植物圖鑒》),臭苗(《中國藥植志》),大山羊、騷牯羊、地梔子、梔子黃(《貴州民間方藥集》),和常山(《中藥志》),大騷羊(《貴陽民間...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樗白皮
樗白皮 (《藥性論》) 【異名】樗皮(《日華子本草》),臭椿皮(《滇南本草》),苦椿皮(《陜西中藥志》)。 【來源】為苦木科...
-
臭梧桐根
臭梧桐根 (《綱目拾遺》) 【異名】芙蓉根(《綱目拾遺》)。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根,植物形態詳"臭梧桐"條。...
-
垂絲衛矛
垂絲衛矛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異名】球果衛矛、五棱子(《浙江天目山藥植志》),青皮樹(《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小...
-
赤沙糖
赤沙糖 (《隨息居飲食譜》) 【異名】沙糖(《唐本草》),紫沙糖(《綱目》),黑沙糖(《本草原始》),紅糖(《醫林纂要》),片...
-
鬼燈籠
鬼燈籠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虎燈籠、白燈籠(《生草藥性備要》),苦燈籠(《嶺南采藥錄》),紅燈籠、紅羊米青(《陸...
-
豪豬肉
豪豬肉 (《本草圖經》) 【來源】為豪豬科動物豪豬的肉。 【動物形態】豪豬(《食療本草》),又名:豪彘(《山海經》),?豬...
-
寄生藤
寄生藤 (《廣西藥植名錄》) 【異名】藤香、入地寄生、熊膽藤、左扭香(《廣西藥植名錄》),列子、藤酸公、青藤公(《常用...
-
金牛七
金牛七 (《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太白烏頭的塊根。 【植物形態】太白烏頭 多年生草本,高35~60厘米。塊根...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樗白皮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