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榴花
(《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花瓣。
【植物形態】①白石榴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約6米。小枝圓形或有微棱,枝端呈刺狀,光滑無毛。葉對生或簇生于短枝,具短葉柄;葉片矩圓形、倒卵形至長圓形,長2~3厘米,寬約1.5厘米,先端鈍,無毛,有光澤。花白色,徑約3厘米。漿果近球形,徑約10厘米,褐黃色至紅色,內具薄隔膜。種子多數,包藏于紅色或淡紅色的果囊內。花期5~6月。
②重瓣白石榴
本種除花瓣重瓣外,其余形態與白石榴同。
以上2種植物的根(白石榴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5~6月花盛開時,摘下曬干。
【藥材】干燥的花瓣多皺縮,呈黃色或棕黃色。揀取完整者,以溫水浸泡后鋪平觀察,全體呈卵形,頂端鈍圓,基部略窄,邊緣常有破缺。自花瓣基部發出較粗大的主脈,側脈細小。網狀,均呈棕色。質柔軟,薄而微透明。以色澤黃白、氣味微香者為佳。
產四川。
【炮制】揀凈雜質,生用或炒黑用。
【性味】酸甘,平。
①《四川中藥志》:性溫,味酸甘微澀,無毒。
②《福建中草藥》:甘微苦,平。
【功用主治】止血,澀腸。治咳血,吐血,衄血,便血,久痢。
①《四川中藥志》:散郁結。治肺勞吐血及衄血。
②《福建中草藥》:固腸止血。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鮮者0.5~1兩)。外用:研末吹鼻。
【選方】①治咳血、吐血、便血:白石榴花十五至二十朵,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②治久痢:白石榴花三至五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