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慣性技術學報》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慣性技術學會主辦的全國性學術刊物,也是中國慣性技術領域內唯一的學術性刊物。
中國慣性技術學報資料簡介
《中國慣性技術學報》是1989年創刊,現為雙月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陸元九博士曾任第一任主編。現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丁衡高教授、汪順亭教授、高伯龍教授和馮培德教授均為編委會高級顧問。現任主編劉玉峰教授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主要刊登慣性技術中有關系統、儀表、測試、測量、元器件、工藝材料等方面有理論價值和實用意義的學術論文,慣性技術新理論、新技術應用的成果和經驗,慣性技術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研究通訊和專題綜述評論。
辦刊歷史
1989年,《中國慣性技術學報》創刊。
1993年,該刊以季刊穩定發行。
2002年,該刊刊期由季刊改為雙月刊。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主要欄目
《中國慣性技術學報》主要欄目有慣性系統研究與分析、組合導航技術、慣性儀表研究與設計、測試技術與設備、綜述與評論等。
刊登內容
《中國慣性技術學報》主要刊登慣性技術中有關系統、儀表、測試、測量、元器件、工藝材料等方面有理論價值和實用意義的學術論文。
人員編制
據2020年2月《中國慣性技術學報》官網顯示,《中國慣性技術學報》第六屆編輯委員會有編委21人、顧問7人。
職務
名單
編委
卜繼軍
衛炎
王常虹
王躍鋼
田尉風
孫楓
許江寧
雷寶權
劉建業
秦永元
吳美平
吳訓忠
鄒志勤
房建成
尚俊云
趙健康
徐國柱
凌林本
陳家斌
朱欣華
蔡體菁
顧問
包為民(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巍(中國科學院院士)
展開表格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20年2月6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慣性技術學報》共出版文獻3248篇。
據2020年2月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中國慣性技術學報》共載文2776篇、基金論文量為1868篇。
收錄情況
《中國慣性技術學報》是SA科學文摘(英)(2011)來源期刊、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2018)來源期刊、EI工程索引(美)(2019)來源期刊、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2019-2020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等數據庫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20年2月6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慣性技術學報》總被下載734063次、總被引32606次,(2019版)復合影響因子為1.391、(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010。
據2020年2月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中國慣性技術學報》被引量為26479次、下載量為194764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0.99(工程與技術科學基礎學科刊均影響因子為0.44),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1481名。
榮譽表彰
《中國慣性技術學報》是“Caj-cd規范獲獎期刊”,曾獲得中國科協期刊優秀學術論文獎(03,第一屆)。
文化傳統
投稿指南
1、投稿必須具有創新性、學術性、科學性和準確性、規范性和可讀性。
2、投稿切勿一稿兩投或多投。文稿自收到之日起審稿程序通常耗時4個月左右,4個月后該刊發出是否錄用通知:逾期請及時向該刊編輯部查詢。
3、該刊采用E-mail投稿。稿件一律采用Word2003錄入,其公式用Word公式編輯器錄入。
4、該刊編輯部按照規范化的程序,聘請同行專家評審和學報主編終審(三審制)。該刊編輯部將根據評審意見公平、公正地決定稿件的取舍。凡屬前沿課題、基金資助項目,均會優先發表。
5、該刊現為紙張印刷版-光盤版-網絡版三位一體的出版模式,凡該刊刊用的稿件,將同時編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
6、稿件文責自負。該刊編輯部對投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實質性內容修改須征得作者同意。
7、學報付印前按校樣面數向作者收取發表費。印出后按篇酌致稿酬,并贈送當期學報樣刊。
獲獎情況
多次獲中國科協期刊優秀論文獎。
收錄
俄羅斯文摘雜志
英國物理學、電技術、計算機及控制信息社數據庫
參考資料
[1]維普資訊[引用日期201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