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科學院院報》創刊于1984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主管,長江科學院主辦的應用科學型學術性刊物。據2018年9月《長江科學院院報》編輯部官網顯示,《長江科學院院報》第七屆編輯委員會委員有75人,顧問4人,特邀顧問3人。據2018年9月21日中國知網顯示,《長江科學院院報》共出版文獻5496篇、總被下載711752次、總被引32649次、(2017版)復合影響因子為0.766、(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524。據2018年9月2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長江科學院院報》載文量為4206篇,被引量為20783次。
長江科學院院報資料辦刊歷史
1984年,《長江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院報》創刊,知網收錄一期。
1985年,該刊為半年刊。
1987年,院名改為長江科學院后,更名為《長江科學院院報》。
1988年,該刊由半年刊改為季刊。
1998年,該刊由季刊改為雙月刊。
2009年,該刊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原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2017年9月13日,成立《長江科學院院報》第七屆編輯委員會。
2018年10月,《長江科學院院報》正式加入OSID。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報道內容
《長江科學院院報》主要刊登反映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為主的水科學專業齊全的學術論文、專題綜述和工程技術總結等。
主要欄目
《長江科學院院報》主要欄目有健康長江、江湖泥沙與治理、水資源與環境、水土保持與生態建設、防洪減災、野外科學考察與觀測、工程安全與災害防治、農業水利、水力學、巖土工程、水工結構與材料、信息技術應用、儀器設備與測試技術、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科技簡訊等。
讀者對象
《長江科學院院報》主要讀者對象為從事水利水電事業的科研、設計、施工人員及大專院校的師生。
人員編制
楊淳
包承綱
王德厚
郭熙靈
特邀顧問
文伏波
鄭守仁
鈕新強
委員
丁秀麗
馬水山
王小毛
王方清
王志宏
王威
王新才
王志旺
王迎春
王述銀
尹健民
盧金友
史德亮
陽遠硬
劉聯兵
劉輝
劉兆孝
劉運飛
許繼軍
鄔愛清
陳進
陳敏
陳桂亞
陳敏中
汪在芹
沙志貴
李江鷹
李青云
李端有
李強
李家正
李浩
李珍
張平倉
張正權
張光富
吳志廣
吳昌瑜
吳道喜
吳新霞
展開表格
資源保障
截至2018年2月,《長江科學院院報》的主辦單位長江科學院設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研究生部。國家大壩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水利部江湖治理與防洪重點實驗室、水利部巖土力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水利部水工程安全與病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水利部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長江科技推廣示范基地、流域水資源與生態環境科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三峽地區地質災害與生態環境湖北省協調創新中心、武漢市智慧流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托長科院等單位建設。
學術交流
2017年11月3日,《長江科學院院報》編輯部參與承辦了第10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試驗及測試技術學術交流會。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18年9月21日中國知網顯示,《長江科學院院報》共出版文獻5496篇。
據2018年9月2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長江科學院院報》載文量為4206篇。
收錄情況
《長江科學院院報》被CSTA(英文版)、《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科技論文》、《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文電子期刊服務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學術期刊文摘(英文版)》、俄羅斯《文摘雜志》、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美國工程索引、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1996、2000、2004、2008、2011、2014)等收錄。
《長江科學院院報》被收列入美國國際CODEN中心,代碼為CKYUE6;被英國大不列顛圖書館、德國波恩德國科學院圖書館固定收藏。
影響因子
據2018年9月21日中國知網顯示,《長江科學院院報》總被下載711752次、總被引32649次、(2017版)復合影響因子為0.766、(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524。
據2018年9月2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長江科學院院報》被引量為20783次,下載量為115350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長江科學院院報》影響因子為0.62,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2265名,在水利工程(72種)中排第17名。
榮譽表彰
《長江科學院院報》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全國水利系統優秀期刊;湖北省精品期刊;湖北省最具影響力十大自然科學學術期刊。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長江科學院院報
圖中左側為該期刊標識,文字為該刊的中文名,英文是該刊的英文名。辦刊宗旨
《長江科學院院報》以堅持科學技術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發展水利科學、擴大科技交流、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服務長江流域水利水電事業為辦刊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