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普通外科雜志》創(chuàng)刊于1985年,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主管、中華醫(yī)學會主辦、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承辦的普通外科高級專業(yè)刊物。雜志內(nèi)容涵蓋普通外科各領域包括:肝、膽、胰腺、門靜脈高壓癥及脾臟外科,胃腸道、腹腔鏡、血管、感染及急重癥外科、腹壁疝、乳腺、甲狀腺及內(nèi)分泌外科、移植外科、外科營養(yǎng)、實驗外科、局部解剖及外科手術學等等。中華普通外科雜志及時報道臨床診斷治療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進展和臨床經(jīng)驗總結(jié),對廣大普外科醫(yī)師的臨床實踐有較大的指導和參考價值。刊出的論文具有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實用性和時效性,論文的表達活潑、直觀、通俗、規(guī)范,及時反映了國內(nèi)外學術研究動態(tài)和水平,具有文題醒目,摘要全面,內(nèi)容詳盡,文獻準確等特點。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資料歷史沿革
1985年,《普外臨床》創(chuàng)刊。
1994年,該刊以雙月刊穩(wěn)定發(fā)行。
1997年,該刊更名為《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2000年,該刊由雙月刊變更月刊。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欄目介紹
主要欄目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主要設有專家論壇、論著、短篇論著、技術交流、經(jīng)驗交流、病例報告、講座、綜述、評論、爭鳴園地、臨床病例討論等欄目。
刊登內(nèi)容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主要刊登肝、膽、胰腺、門靜脈高壓癥及脾臟外科,胃腸道、腹腔鏡、血管、感染及急重癥外科、腹壁疝、乳腺、甲狀腺及內(nèi)分泌外科、移植外科、外科營養(yǎng)、實驗外科、局部解剖及外科手術學等,報道臨床診斷治療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進展和臨床經(jīng)驗總結(jié)。
讀者對象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讀者對象主要為全中國高中級普通外科醫(yī)師、醫(yī)學院校教師、科研人員、大學生、研究生等。
人員編制
截至2015年6月,《中華普通外科雜志》第四屆編輯委員會共有顧問11人、委員106人。
職位名
姓名
顧問
吳孟超、黃志強、黎介壽、黃潔夫、朱預、吳肇漢、祝學光、鐘守先、李宏為、詹文華、汪忠鎬
委員
蔡建強、蔡秀軍、陳規(guī)劃、陳孝平、陳忠、丁義濤、董家鴻、竇科峰、樊嘉、房學東、傅傳剛、傅華群、耿小平、顧晉、郭克建、郭偉、何曉順、何裕隆、胡三元、胡祥、黃鶴光、姜洪池、靳大勇、景在平、冷希圣、黎樂群、李非、李建賢、李樂平、李寧、李強、李榮、李世擁、李永國、李玉民、李宗芳、梁力建、廖泉、林鋒、林文玉、劉昌偉、劉永鋒、劉玉村、盧寵茂、呂云福、羅開元、毛一雷、苗毅、倪泉興、彭承宏、彭民浩、彭志海、秦環(huán)龍、秦新裕、邱輝忠、區(qū)金銳、任國勝、任建安、沈中陽、孫誠誼、唐健雄、萬遠廉、王春友、王廣義、王國斌、王強、王杉、王深明、王維林、王維民、王振軍、王正康、王忠裕、溫浩、吳德全、吳力群、吳慶華、吳新民、吳志勇、修典榮、許瑞云、嚴律南、楊樺、楊連粵、楊尹默、楊鎮(zhèn)、于健春、余佩武、張柏和、張水軍、張?zhí)健埿∶鳌堄谐伞堉覞②w浩亮、趙平、鄭民華、鄭樹森、周寧新、周巖冰、周總光、朱繼業(yè)、朱理瑋、朱正綱、鄒聲泉
領導團隊
姓名
名譽總編輯
杜如昱、趙玉沛
總編輯
冷希圣
副總編輯
王杉、鄭樹森、彭志海、劉玉村、王深明、秦新裕、陳孝平、姜洪池、朱繼業(yè)、林文玉
主要成果
出版發(fā)行
據(jù)2020年2月10日中國知網(wǎng)顯示,《中華普通外科雜志》出版文獻共4125篇。
據(jù)2020年2月10日萬方數(shù)據(jù)知識服務平臺顯示,《中華普通外科雜志》載文量為8850篇、基金論文量為1732篇。
收錄情況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是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年第一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來源期刊,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2019-2020年度)(含擴展版),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gòu)數(shù)據(jù)庫(日)(2018)收錄。
影響因子
據(jù)2020年2月10日中國知網(wǎng)顯示,《中華普通外科雜志》總被下載307590次、總被引38659次,(2019版)復合影響因子為0.892、(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843。
據(jù)2020年2月10日萬方數(shù)據(jù)知識服務平臺顯示,《中華普通外科雜志》被引量為55747次、下載量為633374次;據(jù)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shù)據(jù)顯示,《中華普通外科雜志》影響因子為1.4,在全部統(tǒng)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754名。
文化傳統(tǒng)
投稿指南
1、醫(yī)學倫理及知情同意:當文章是以人為研究對象的臨床試驗時,作者應該說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負責人體試驗的委員會(單位性的、地區(qū)性的或國家性的)所制定的倫理學標準,是否取得受試對象的知情同意。
2、文體與篇幅:文稿應具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導向性和實用性。要求資料真實、可靠,數(shù)據(jù)準確,必要時應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打印工整、規(guī)范;論點明確,論據(jù)充分,結(jié)論清晰。論著類稿件一般不超過5000字(包括摘要及圖、表和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在15條左右,并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包括英文題名、工作單位和漢語拼音書寫的作者姓名);短篇論著一般在2000字左右,參考文獻在5條左右;病例報告一般應在1000字以內(nèi),參考文獻在3條左右;講座、綜述類稿件一般在4000字左右,參考文獻在30條左右。會議紀要、臨床病理(例)討論類文稿字數(shù)可視情況而定。
3、文題:力求簡明、醒目,反映文章主題。中文題名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nèi)為宜,最好不設副標題,一般不用標點符號,盡量不使用縮略語。英文題名不宜超過10個實詞。中、英文題名含義應一致。
4、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前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進行改動。作者單位名稱(寫出所在科室)及郵政編碼腳注于首頁左下方,并注明通信作者及其E-mail地址。作者中如列有外籍作者,應征得外籍作者的書面同意。集體署名的文章于題名下列署名單位,于文末列整理者姓名,并須明確該文的主要責任者,在論文首頁腳注通信作者姓名、單位、郵政編碼及E-mail地址。如需注明協(xié)作組成員,則于文末參考文獻前列出協(xié)作組成員的單位及姓名。
5、摘要:論著性文章需附400字左右中文摘要和內(nèi)容完全一致的英文摘要。采用國際通用的結(jié)構(gòu),即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結(jié)果(results)、結(jié)論(conclusions)四部分。結(jié)果中須詳列出主要數(shù)據(jù)。用第三人稱撰寫,不列圖、表,不引用文獻,不加評論和解釋。英文摘要應包括題名、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姓名首字母大寫,雙姓組合雙姓間加連字符)、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郵政編碼及國名。應列出全部作者姓名。
6、關鍵詞:論著類文稿需標引2~5個關鍵詞。盡量從美國國立醫(yī)學圖書館的醫(yī)學主題詞表中選取關鍵詞。
7、醫(yī)學名詞:應使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名詞。
8、圖表:每幅圖表應冠有圖(表)題。說明性的文字應置于圖(表)下方注釋中,并在注釋中標明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
社會事件
學術交流
2016年11月11日至13日,第十八屆全國普通外科學術會議暨第五屆國際肝膽胰外科及微創(chuàng)外科學術會議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會議由中華醫(yī)學會雜志社、《中華普通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主辦,浙江省抗癌協(xié)會協(xié)辦,浙江省人民醫(yī)院承辦。
參考資料
[1]中華普通外科雜志·中國知網(wǎng)[引用日期2021-04-26]
[2]第四屆編委會通訊編委·中華普通外科雜志官網(wǎng)[引用日期202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