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創刊于1984年,是由四川省科協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物理學會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委員會,四川省物理學會和四川大學聯合主辦的學術刊物。
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資料辦刊歷史
1984年,《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創刊。
據中國知網收錄信息顯示,2006年01期開始由季刊改為雙月刊。
2006年10月,該刊開通網上注冊、登記投稿。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報道內容
《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報道中國國內外原子分子物理及其交叉學科領域的理論,實驗及應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論和實驗),發表研究論文,快報及綜合述評等三種類型的中文或英文學術論文。所涉及的領域比較廣泛,包括:原子分子結構和光譜,原子分子碰撞,電磁場中的原子分子,生物分子,團簇的結構、光譜及熱力學性質,原子分子及團簇的反應動力學,材料表面的團簇和納米結構,富勒烯和碳團簇等;同時還包括凝聚態物理,激光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光學,化學物理,非線性動力學及其它交叉學科領域的研究進展。
主要欄目
《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設原子分子物理交叉學科、原子、分子結構與光譜、團簇與納米結構、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極端條件下的原子分子物理、原子與分子碰撞過程等欄目。
人員編制
據2018年5月《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編輯部官網顯示,《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編輯委員會擁有顧問12人,編委45人。
顧問
張圖南
侯建國
松澤通生
大谷俊介
高柳和夫
威廉斯吉姆
王廣厚
葉朝輝
楊學明
張杰
朱清時
朱正和
編委
蔡靈倉
蔡曉紅
陳重陽
陳其峰
陳向軍
陳向榮
程新路
陳徐宗
崔執鳳
戴長建
丁大軍
董晨鐘
芶秉聰
韓克利
韓小英
姬廣富
賈鎖堂
蔣剛
展開表格
辦刊成果
收錄情況
據2018年5月中國知網顯示,該刊被收錄為CA化學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2013)、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研究發表
據2018年5月4日中國知網顯示,《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共出版文獻4886篇。
據2018年5月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載文量為3572篇。
影響因子
據2018年5月《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官網顯示,該刊自1992年以來,一直被評為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全中國共有129種物理學類專業期刊,《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排名為第十四位;1996年定出26種為核心期刊,《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排名為第十四位;2000年定出30種為核心期刊,《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列純粹物理類核心期刊第5位。
根據美國化學學會出版的CASSINo.4統計結果,1998年度中國(包括臺灣地區)共有88種科技期刊進入"CA"千重表,《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排名為第28位。
據2018年5月4日中國知網顯示,《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總被下載244390次、總被引10940次;(2017版)復合影響因子為0.509、(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426。
據2018年5月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基金論文量為122051413篇,被引量為8540次,下載量為56629次;2015年影響因子為0.3。
榮譽表彰
據2018年5月4日中國知網顯示,《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是Caj-cd規范獲獎期刊。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反映中國原子與分子物理及其應用方面的科學研究成果,促進這些方面的學術交流,為加速實現四個現代化服務。
參考資料
[1]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8-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