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皮
(《醫學入門》)
【來源】為象科動物亞洲象的皮。
【動物形態】亞洲象,又名:印度象。
體軀龐大,高達2.5米,體重3.5~6噸。頭長大,前額凹,頸短。鼻長,可垂地,能伸縮自如,圓筒形,下部較細,鼻孔在末端,前緣有一肉突。雄象上頜門齒突出口外,略向上翹,長可達1.5~1.8米,稱"象牙"。眼很小。耳極大,向后遮蓋頸部兩側。四肢粗壯,圓柱狀,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細,末端有一圈圓形的鬃毛。皮厚而有褶紋,全身生育稀疏的粗毛,膚色蒼灰或棕灰色。野生者色較淡。
多棲于濕度較高的熱帶森林中;群居生活,無固定住所。主要食物為董棕、野巴蕉、樹葉、嫩刺竹的尖端,有時也吃谷物及瓜類。分布印度、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泰國、緬甸、馬來西亞以及我國云南南部等地。
本動物的肉(象肉)、骨(象骨)、牙(象牙)、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象膽)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剝取象皮后,去掉筋膜油脂,洗凈,切成長塊,曬干。
【藥材】干燥皮塊,大多呈長方形及方形,亦有形狀不規則者,大小不等,厚O.5~2厘米。外表面淺灰黑色,密布細小的顆粒狀突起,有時可見棕黑色長毛及多少不等的皺紋。內表面灰白色至灰棕色,有纖維狀露出物及皺紋。質堅硬。切斷面灰白色至黃棕色,薄片半透明。氣微腥。以干燥、片大、皮厚者為佳。
除上述品種外,尚有非洲象的皮亦同等入藥。產于非洲。
【炮制】取象皮浸泡約3天,洗凈,稍悶,曬至八成干,再沾水一次,至內外濕度一致,切成厚約2毫米的薄片,曬干。或用文火烤軟,乘熱切片亦可。象皮粉:先將滑石粉置鍋內加熱,倒入象皮片,用強火炒至稍鼓起,呈深黃色時取出,篩去滑石粉,放涼,碾成細粉。
【性味】甘咸,溫。
①《本草新編》:"味甘,氣平,無毒。"
②《本經逢原》:"咸,溫,無毒。"
【歸經】①《玉楸藥解》:"入足太陽膀胱經。"
②《本草再新》:"入脾經。"
【功用主治】止血,斂瘡。治外傷出血,及一切創傷、潰瘍久不收口。
①《醫學入門》:"煎膏藥,去腐生新,易于斂口。"
②《綱目》:"治下疳,燒灰和油敷之。又治金瘡不合。"
③《本草新編》:"專能生肌長肉,定狂,止嘔吐。"
④《本草再新》:"治濕痹。"
【用法與用量】外用:熬膏或研末調敷。
【宜忌】瘡瘍膿毒未盡者忌用。
【選方】①治爛孔極大者,并治刀傷跌損,出血不止者:豬身前蹄扇骨十兩(煅炭研粉),象皮(炙炭存性研末)一兩。和勻同貯,凡爛孔如掌大者,摻上收小,后用六和散敷。(《外科全生集》象皮散)
②治爛孔收小者:海螵蛸、水飛龍齒、象皮(煅存性,研極細)、血竭、乳香、輕粉各等分。共研細末收貯,或干摻,或用雞蛋熬油調拂。(《外科全生集》六和散)
象皮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象皮 (《醫學入門》) 【來源】為象科動物亞洲象的皮。 【動物形態】亞洲象,又名:印度象。 體軀龐大,高達2.5米,體重3.5~6噸。頭長大,前額凹,頸短。鼻長,可垂地,能伸縮自如,圓筒...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
? (《本草拾遺》) 【異名】流離、鴟?(《詩經》),土梟(《爾雅》),服(《漢書》),天鳥(《周禮》鄭玄注),訓狐(《巴蜀異物志...
-
香木菌桂
香木菌桂 (《現代實用中藥》)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椿樹的枝葉及樹皮。 【植物形態】椿樹,又名:枸骨、杠谷樹、刺格、...
-
香石藤果
香石藤果 (《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木蘭科植物披斜葉五味子的果實。植物形態詳"香石藤"條。 【采集】秋、冬采收,蒸...
-
香蒲
香蒲 (《本經》) 【異名】蒲(《詩經》),睢、睢蒲(《本經》),醮、醮石(《吳普本草》),甘蒲(《唐本草》),蒲黃草(《經效...
-
甘草頭
甘草頭 (《綱目》) 【異名】疙瘩草(《甘肅中藥手冊》)。 【來源】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莖上端的蘆頭部分。植物形態詳"甘草...
-
海月殼
海月殼 (《本草從新》) 【異名】明瓦(《閩中海錯疏》),蜊殼爿(《本草從新》)。 【來源】為不等蛤科動物海月的殼,動物形...
-
刺玫花
刺玫花 (《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山刺玫的花。植物形態詳"刺莓果"條。 【功用主治】治月經過多,...
-
番瀉葉
番瀉葉 (《飲片新參》) 【異名】旃那葉、瀉葉(《藥物學大成》),泡竹葉(《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 【來源】為豆科植...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