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見穿
(《綱目》)
【異名】月下紅(《蘇州本產藥材》),華鼠尾草、烏沙草、黑面風、大發汗(《廣西中獸醫藥植》),石打穿、石大川(《全展選編?婦產科》)。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紫參的全草。
【植物形態】紫參,又名:小丹參.
一年生草本,直立或在基部下傾,高20~70厘米。莖單一或分枝,全株被有倒生的短柔毛或長柔毛。葉為完全單葉,或上部為單葉,下部為復葉;復葉由3小葉組成,小葉片卵形或披針形,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心臟形或楔形,邊緣有圓鋸齒,下面脈上有短柔毛;單葉為卵形至披針形,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心臟形或楔形,邊緣有圓鋸齒或全緣,長13~70毫米,寬8~45毫米,兩面均有短柔毛;葉柄長1~30毫米。輪傘花序有6花,集成多輪頂生或腋生的總狀花序,花序長6噸4厘米;苞片披針形,長于小花梗;花萼鐘狀,長4.5~6毫米,有11條脈紋,外面脈上和喉部均有長柔毛,上唇紫色,全緣,頂端有3短尖,兩側有狹翅,下唇有2齒;花冠紫色,長10毫米,外面有長柔毛,冠筒內面基部有毛環,上唇倒心形,先端凹,長3.5毫米,寬3.3毫米,下唇長5毫米,寬7毫米,有3裂片;雄蕊著生于下唇的基部,花絲短,花藥1室。小堅果橢圓狀卵形,褐色,光滑。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長在路邊、山坡上。分布華東、湖北、四川、廣西、廣東、湖南等地。
【采集】夏至到處暑間采收。
【化學成分】全草含甾醇、三萜成分、氨基酸。根含水蘇糖。
【性味】《蘇州本產藥材》:"苦辛,平。"
【功用主治】治噎膈,痰喘,肝炎,赤白帶,癰腫,瘰疬。
①《綱目》:"主骨痛,大風,癰腫。"
②《蘇州本產藥材》:"治噎膈,痰飲氣喘。"
③《江蘇藥材志》:"治瘰疬。"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搗汁和服。
【臨床應用】①治療急、慢性肝炎
取紫參2兩,或加糯米稻草1兩,水煎兩次,煎液合并加紅糖半兩,兩次分服(兒童減半)。治療205例,治愈150例,進步33例,無效22例。其中急性169例,治愈126例,平均治愈日數36天;慢性36例,治愈24例。
②治療赤白帶下
取石打穿2兩,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5~7天。治療800多例,有效率80%。
石見穿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石見穿 (《綱目》) 【異名】月下紅(《蘇州本產藥材》),華鼠尾草、烏沙草、黑面風、大發汗(《廣西中獸醫藥植》),石打穿、石大川(《全展選編?婦產科》)。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紫參的全...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石韋─廬山石韋
石韋──廬山石韋 FoliumPyrrosiaeSheareri (英)Shearer"sFeltFernLeaf 【別名】 大石韋、光板石韋。 【來源】 為水龍骨科植物廬山石韋...
-
石豇豆
石豇豆 (《陜西中草藥》) 【異名】石小豆。 【來源】為水龍骨科植物高山瓦韋的全草。 【植物形態】高山瓦韋 多年生草本...
-
石堿
石堿 (《本草衍義補遺》) 【異名】花堿(《圣濟總錄》),堿(《本草衍義補遺》),灰堿(《綱目》),水堿(《本經逢原》),枧砂...
-
石栗子
石栗子 (《廣東中藥》Ⅱ) 【異名】海胡桃(《桂海虞衡志》),黑桐油(《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大棘科植物石栗的種子...
-
山黃豆藤
山黃豆藤 (《四川中藥志》) 【異名】螃蟹眼睛(《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豆科植物菱葉鹿藿的莖葉或根。 【植物形態】...
-
蛤蜊
蛤蜊 (《本草經集注》) 【異名】吹潮(《動物學大辭典》),沙蛤、沙蜊(《泉州本草》)。 【來源】為蛤蜊科動物四角蛤蜊或其...
-
干冬菜
干冬菜 (《綱目拾遺》) 【別名】霉干萊(《綱目拾遺》),陳干菜(《本草再新》)。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青菜的莖葉,經鹽...
-
積雪草
積雪草 (《本經》) 【異名】連錢草(《徐儀藥圖》),地錢草(《唐本草》),馬蹄草(《滇南本草》),老公根、葵蓬菜、崩口碗...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石韋─廬山石韋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