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栗子
(《廣東中藥》Ⅱ)
【異名】海胡桃(《桂海虞衡志》),黑桐油(《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大棘科植物石栗的種子。
【植物形態】石栗(《南方草木狀》),又名:燭果樹。
常綠喬木,高達13米;幼嫩部和花序均被星狀短柔毛。單葉互生,卵形至闊披針形,長10~20厘米,基部短尖至心形,先端漸尖,老葉上面無毛,下面被銹色星狀柔毛,全緣或3~5裂;葉柄長6~12厘米,先端有淡紅色無柄的小腺體20花單性,雌雄同株;圓錐花序頂生,長10~15厘米,被柔毛;花小,白色,長6~8毫米;雄花的花萼近球形,被茸毛,3裂,長約3毫米,花瓣5,倒卵狀披針形,雄蕊15~20,生于被毛、隆起的花托上,最外5枚雄蕊與花瓣對生,與花盤的5個腺體互生;雌花的花被與雄花同,花盤的腺體5,極微小,子房每室有胚珠1枚,花柱2裂。核果肉質,卵形或球形,直徑約5厘米;有種子1~2。花期4~7月。果期9~11月。
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葉(石栗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秋季桌熟時采收,取出種子曬干。
【藥材】干燥種子,外有硬殼,呈不規則的扁圓形,徑約2~3厘米,先端凸起稍尖,外表有黃白色白膜。除去薄膜,顯出黃綠色或棕褐色之木質堅硬種皮。表面凹凸不平,有淺縱溝,腹面有明顯的種臍,種脊明顯或模糊,種皮厚約2毫米,內有白色種仁,極富油質,味甘而油膩。以個大、飽滿為佳。
產于廣東、廣西等地。
【化學成分】殼占種子全重的68%,含水7.9~9.8、粗蛋白1.7~2.2、灰分4.0~7.7%。種仁占種子全重的32%,含油54.77%(棕櫚酸8.17、硬脂酸3.38、油酸39.52、亞麻酸38.29、甘油8.68,不皂化物O.96%)。去油的殘渣含蛋白質45.15、糖31.47、谷氨酸7.05%。
【藥理作用】種子油中的辛辣樹脂,有致瀉作用。
【性味】《廣東中藥》Ⅱ:"甘,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廣東中藥》Ⅱ:"通經,清瘀熱,治經閉。"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或煅存性為末,5~7個。
【宜忌】《廣東中藥》Ⅱ:"生吃能令人嘔,孕婦禁服。"
石栗子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石栗子 (《廣東中藥》Ⅱ) 【異名】海胡桃(《桂海虞衡志》),黑桐油(《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大棘科植物石栗的種子。 【植物形態】石栗(《南方草木狀》),又名:燭果樹。 常綠喬木...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石羊菜
石羊菜 (《廣西藥植名錄》) 【異名】下山連、連甲棒、假欖角(《廣西藥植名錄》),石骨丹(《云南思茅中草藥選》),石羊草...
-
石椒草
石椒草 (《滇南本草》) 【異名】石椒(《滇南本草》),石交(《植物名實圖考》),石胡椒(《昆明藥植調查報告》),千里馬、...
-
石榴皮
石榴皮 (《雷公炮炙論》) 【異名】石榴殼(《雷公炮炙論》),酸石榴皮(《肘后方》),安石榴酸實殼(《別錄》),酸榴皮(《綱...
-
石榴葉
石榴葉 (《本草抬遺》) 【來源】石榴種植物石榴的葉片,植物形態詳"石榴皮"條。 【化學成分】含β-谷甾醇、甘露醇。葉能...
-
橘根
橘根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根。植物形態詳"橘"條。 【采集】9~10月采收...
-
大葉狼豆柴
大葉狼豆柴 (《貴州草藥》) 【來源】為豆科植物梯氏木藍的根。 【植物形態】梯氏木藍 小灌木,高1~2米;嫩枝有短柔毛。...
-
姜葉
姜葉 (《綱目》) 【來源】為姜科植物姜的葉,植物形態詳"生姜"條。 【性味】《綱目》:"辛,溫,無毒。" 【功用主治】①...
-
活血連
活血連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墨七、土莎連(《藥學學報》10:692,1965)。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鞘柄烏頭的根。 【植...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石羊菜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