櫸樹皮
(《別錄》)
【來源】為榆科植物大葉櫸樹或其同屬植物的樹皮。
【植物形態(tài)】大葉?樹,又名:櫸榆、血櫸。
喬木,高達(dá)25米。1年生枝密被柔毛。葉橢圓狀卵形或窄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波狀鋸齒,鈍尖,上面粗糙,下面密生淡灰色柔毛;近無柄或具短柄。花雜性同株,雄花簇生于新枝下部的葉腋及苞腋,雌花單生或數(shù)朵簇生新枝上部的葉腋;無花瓣;萼鐘形,4~5裂;雄蕊與萼片同數(shù)而對生;雌花僅有1枚雌蕊,子房上位,花柱分又。堅果上部斜歪,直徑2.5~4毫米。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分布江蘇、浙江、湖南、安徽、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葉(櫸樹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炮制】《雷公炮炙論》:"凡使(櫸樹皮),斧剝下,去上粗皮,細(xì)銼,蒸,從巳至未出,焙干用。"
【性味】①《別錄》:"大寒。"
②《日華子本草》:"味苦,無毒。"
【功用主治】清熱,利水。治時行頭痛,熱毒下痢,水腫。
①《別錄》:"主時行頭痛,熱結(jié)在腸胃。"
②陶弘景:"夏日作飲,去熱。"
③《唐本草》:"煮汁,療水及斷下利。"
④《日華子本草》:"下水氣,止熱痢,安胎,主妊娠腹痛。""山櫸樹皮,治熱毒風(fēng),?腫毒。"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外用:煎水洗。
【選方】①治小兒渴痢:櫸皮十二分,栝樓、茯苓各八分,人參六分,粟米二合。上五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溫服,量大小與服之。(《古今錄驗方》櫸皮次子)
②治小兒痢血:犀角十二分(屑),櫸皮二十分(炙,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大小服之。(《古今錄驗方》犀角櫸皮煎)
③治痛身水腫:櫸樹皮煮汁日飲。(《圣惠方》)
④治(目)飛血赤脈:櫸皮(去粗皮,切)二兩,古錢七文。上二味,以水一升,煎取七合,去滓,熱洗,冷則再暖(《圣濟(jì)總錄》櫸皮洗眼方)
櫸樹皮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dǎo)讀】:櫸樹皮 (《別錄》) 【來源】為榆科植物大葉櫸樹或其同屬植物的樹皮。 【植物形態(tài)】大葉?樹,又名:櫸榆、血櫸。 喬木,高達(dá)25米。1年生枝密被柔毛。葉橢圓狀卵形或窄卵形至卵狀披針形,...
文章標(biāo)簽:
相關(guān)推薦
-
糠谷老
糠谷老 (《山西中草藥》) 【異名】看谷老、老谷穗、驪谷、驪谷老,老驪谷。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粟感染禾指梗霉而生糠...
-
酒餅葉
酒餅葉 (《嶺南采藥錄》) 【異名】山橘葉(《嶺南采藥錄》),狗牙花(《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雞爪校(《陸川本草》),寶塔子...
-
卷柏
卷柏 (《本經(jīng)》) 【異名】豹足、求股、神投時(《吳普本草》),交時(《別錄》),石蓮花、回陽草(《滇南本草》),不死草(《...
-
酒糟
酒糟 (《本草拾遺》) 【異名】甜糟(《本草拾遺》),糟(《日華子本草》),紅糟(《養(yǎng)生必用方》),酒醅糟、粕(《綱目》)。...
-
華山礬
華山礬 (《廣西中藥志》) 【異名】降痰王、貢檀兜、釘?shù)攸S(《植物名實圖考》),華灰木、牛特木、雷公針、膨藥、白花丹、...
-
川貝母―太白貝母
川貝母―太白貝母 BulbusFritillariaeTaipaiensis (英) TaipeiFritillaryBulb 【別名】 尖貝。 【來源】 為百合科植物太白貝母Fritillar...
-
白菊花根
白菊花根 (《本草正》) 【異名】長生(《太清經(jīng)》)。 【來源】為菊科植物菊的根。植物形態(tài)詳菊花條。 【功用主治】①《本...
-
野杜仲
野杜仲 (江西《草藥手冊》) 【異名】四棱子、金絲杜仲(《浙江天目山藥植志》),黑杜仲(《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來源】...
版權(quán)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diǎn)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糠谷老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