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糟
(《本草拾遺》)
【異名】甜糟(《本草拾遺》),糟(《日華子本草》),紅糟(《養(yǎng)生必用方》),酒醅糟、粕(《綱目》)。
【來源】為米、麥、高梁等釀酒后剩余的殘渣。
【化學(xué)成分】酒糟因制酒原料及方法之不同,所含成分亦異,其僅分離酒液的酒糟中尚含相當(dāng)量的乙醇,若經(jīng)蒸吊燒酒后,則乙醇的含量極少。
【性味】甘辛,溫。
①《綱目》:"甘辛,無毒。"
②《本草求原》:"辛,熱。"
【功用主治】溫中,消食,散瘀,止痛。治傷折瘀滯疼痛,凍瘡,風(fēng)寒濕痹。
①《本草拾遺》:"主溫中冷氣,消食殺腥,去草菜毒,潤皮膚,調(diào)臟腑。"
②《日華子本草》:"料撲瘀血,浸洗凍瘡,敷蛇、蜂叮毒。"
③《綱目》:"能活血行經(jīng)止痛,故治傷折有功。"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燉溫。外用:罨敷。
【選方】①治傷折,惡血不散疼痛:酒糟二斤,糯米半斤。上二味相和,酒煮稀稠得所,取出乘溫涂患處,外封裹之,日再易。(《圣濟(jì)總錄》糟米涂方)
②治鶴膝風(fēng):酒醅糟四兩,肥皂一個(去子),芒硝一兩,五味子一兩,砂糖一兩,姜汁半甌。研勻,日日涂之。加入燒酒尤妙。(《綱目》)
③治手足皴裂,春夏不愈者:生姜汁、紅糟、白鹽、豬膏(臘月者佳)。上研爛炒熱,擦入皴內(nèi),一時雖痛,少頃便皮軟皴合,再用即安。(《養(yǎng)生必用方》)
酒糟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dǎo)讀】:酒糟 (《本草拾遺》) 【異名】甜糟(《本草拾遺》),糟(《日華子本草》),紅糟(《養(yǎng)生必用方》),酒醅糟、粕(《綱目》)。 【來源】為米、麥、高梁等釀酒后剩余的殘渣。 【化學(xué)成分】酒糟因...
文章標(biāo)簽:
相關(guān)推薦
-
酒餅葉根
酒餅葉根 (《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為番荔枝科植物假鷹爪的根。植物形態(tài)詳"酒餅葉"條。 【采集】全年可采,切片曬干...
-
菊苣
菊苣 (《新疆中草藥手冊》) 【異名】卡斯尼(維名)。 【來源】為菊科植物菊苣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菊苣 多年生草本,高...
-
苣荬菜
苣荬菜 (《中藥志》) 【異名】荬菜、野苦菜、野苦荬、苦葛麻、苦荬菜、取麻菜(《中藥志》),苣菜(《河北中藥手冊》)。...
-
糠油
糠油 (《驗方新編》) 【來源】為從米皮糠中提取的脂肪油。 【制法】用大碗一只,以紙緊糊碗口(紙上用針刺若干細(xì)孔),上...
-
大黃
大黃 (《本經(jīng)》) 【異名】黃良、火參、膚如(《吳普本草》),將軍(李當(dāng)之《藥錄》),錦紋大黃(《千金方》),川軍(《中藥材...
-
雞腎草
雞腎草 (《西藏常用中草藥》) 【異名】雞腎子、腰子草、雙仁、腎經(jīng)草(《荊州中草藥》)。 【來源】為蘭科植物雞腎草的全...
-
獾油
獾油 (《綱目拾遺》) 【異名】獾子油(《黑龍江中藥》)。 【來源】為鼬科動物狗獾的脂肪油。動物形態(tài)詳"獾肉"條。 【采集...
-
鬼箭錦雞兒
鬼箭錦雞兒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異名】著母香(藏名)。 【來源】為豆科植物鬼箭錦雞兒的皮、莖、葉。 【植物形態(tài)...
版權(quán)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diǎn)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酒餅葉根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