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
(《別錄》)
【來源】為犬科動物狗的肉。
【動物形態】狗(《左傳》),又名:犬(《左傳》),黃耳(崔豹《古今注》),地羊(《綱目》),家犬(《醫林纂要》)。
小型家畜,體形大小和毛色,隨品種而異。通常顏面部向前突出成口吻,吻長而尖。口有深裂,齒常外露;舌長而薄,表面平滑。耳短,直立或稍下垂,能自由轉動。四肢矯健,前肢5趾,后肢4趾,具爪,爪不能伸縮。趾行性。雌體有乳頭4~5對,1對在胸部,其余分列于腹壁兩側。尾大多向上卷曲,有叢毛或只具短毛。狗的視覺、聽覺、嗅覺均極靈敏。
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本動物的毛(狗毛)、骨(狗骨)、頭骨(狗頭骨)、齒(狗齒)、蹄(狗蹄)、腦(狗腦)、心(狗心)、肝(狗肝)、膽(狗膽)、腎(狗腎)、血(狗血)、唾液(狗涎)、乳汁(狗乳汁)、胃結石(狗寶)以及雄性黃狗的外生殖器(牡狗陰莖)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化學成分】狗肉的一般化學組成,與其它獸肉類似,但因情況之不同,變化亦頗大。狗肉(以氮的克數計)含嘌呤類0.027%,肌肽0.109%。新鮮狗肉含肌酸0.266~0.472%。又含固形物25.2%,水分74.8%,鉀0.325%,鈉0.049%,氯0.028%。
【性味】咸,溫。
①《別錄》:"味咸酸,溫。"
②《日用本草》:"咸酸,平。"
③《醫學入門》:"咸酸,有毒。"
【歸經】入脾、胃、腎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命門。"
②《本草求真》:"入脾、胃、腎。"
【功用主治】補中益氣,溫腎助陽。治脾腎氣虛,胸腹脹滿,鼓脹,浮腫,腰膝軟弱,寒瘧,敗瘡久不收斂。
①《別錄》:"主安五藏,補絕傷。"
②孟詵:"補血脈,厚腸胃,實下焦,填精髓。"
③《日華子本草》:"補胃氣,壯陽,暖腰膝,補虛勞,益氣力。"
④《本經逢原》:"治敗瘡稀水不斂。"
⑤《醫林纂要》:"補肺氣,固腎氣,壯營衛,強腰膝。"
【用法與用量】內服:煮食。
【宜忌】熱病后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有當陸,勿食犬肉。"
②《綱目》:"熱病后食之,殺人。"
③《本草經疏》:"發熱動火,生痰發渴,凡病人陰虛內熱,多痰多火者慎勿食之,天行病后尤為大忌,治痢亦非所宜。"
④《本草備要》:"畏杏仁。惡蒜。"
【選方】①治脾胃冷弱,腸中積冷,脹滿刺痛:肥狗肉半斤,以米、鹽、豉等煮粥,頻吃一、二頓。(《食醫心鏡》
②治氣水鼓脹浮腫:狗肉一斤,細切,和米煮粥,空腹吃,作羹徘吃亦佳。(《食醫心鏡》)
③治虛寒瘧疾:黃狗肉煮徘,入五味食之。(《綱目》)
④治痔漏:熟狗肉蘸藍汁,空心食。(《世醫得效方》)
【名家論述】《綱目》:"脾胃屬土,喜暖惡寒。犬性溫暖。能治脾胃虛寒之疾,脾胃溫和,而腰腎受?矣。若素常氣壯多火之人,則宜忌之。"
狗肉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狗肉 (《別錄》) 【來源】為犬科動物狗的肉。 【動物形態】狗(《左傳》),又名:犬(《左傳》),黃耳(崔豹《古今注》),地羊(《綱目》),家犬(《醫林纂要》)。 小型家畜,體形大小和毛色,...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狗乳汁
狗乳汁 (《本草拾遺》) 【來源】為犬科動物狗的乳汁,植物形態詳"狗肉"條。 【化學成分】含水分69.50%,蛋白質15.54%,脂肪...
-
狗舌草
狗舌草 (《唐本草》) 【異名】狗舌頭草、白火丹草、銅交杯、糯米青、銅盤一枝香(《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菊...
-
葛蕈
葛蕈 (《綱目拾遺》) 【異名】葛乳、葛花菜(《綱目》),葛菌、紅血蓮(《四川中藥志》),螺絲起(《湖南藥物志》)。 【來源...
-
蛤蜊粉
蛤蜊粉 (《本草會編》) 【異名】蛤粉(《圣惠方》)。 【來源】為蛤蜊科動物四角蛤蜊等貝殼的粉末。動物形態詳"蛤蜊"條。...
-
白梅花
白梅花 (《綱目》) 【異名】綠萼梅(《綱目拾遺》),綠梅花(《藥材學》)。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梅的花蕾。植物形態詳烏梅...
-
金納香
金納香 (《四川常用中草藥》) 【異名】牛虱子。 【來源】為椴樹科植物長鉤刺蒴麻的根和葉。 【植物形態】長鉤刺蒴麻 落...
-
白膠香
白膠香 (《唐本草》) 【異名】楓香脂(《唐本草》),楓脂(《通典》),白膠(《儒門事親》),蕓香(《本草原始》),膠香(《國...
-
黑老頭
黑老頭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大種黑骨頭。 【來源】為馬錢科植物狹葉蓬萊葛的根。植物形態詳小血光藤條。 【性味...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狗乳汁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