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及已(《本草經(jīng)集注》)
【類別】:全草類
【英文名】:SerrateChloranthusHerb
【異名】獐耳細辛(《綱目》),四葉細辛(《植物名實圖考》),牛細辛、老君須(《湖南藥物志》)。
【來源】為金粟蘭科植物及己的根。
【植物形態(tài)】及己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狀莖橫走,側(cè)根密集。莖節(jié)明顯。葉對生,4~6片,生于莖上部,紙質(zhì),卵形或披針狀卵形,間或倒卵形,長7~10厘米,寬2.5~5.5厘米;基部楔形,先端長尖,邊緣有鋸齒,齒端有1腺體;葉柄長1~2厘米;托葉微小。穗狀花序生莖端,單生或2~3分枝,總花梗長約1~2.5厘米;花苞微小,鱗片狀,先端有細齒;花小,無花被及柄;雄蕊3,矩圓形,下部合生,生于子房外側(cè)上部。中間的一個長約2毫米,有1個2室的花藥,側(cè)生的2個稍短.各有1個1室的花藥;子房下位。漿果梨形。花期5月。
生長于陰濕樹林中.分布江蘇、安徽、湖北、福建、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本植物的莖葉(對葉四塊瓦)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春季開花前采挖,去掉莖苗、泥砂,陰干。
【化學(xué)成份】:全草含焦莪術(shù)酮(pyrocurzerenone)、左旋二氫焦莪術(shù)酮。
【性味】《別錄》:"味苦,平,有毒。"
【功用主治】活血散瘀。治跌打損傷,瘡疥,癤腫,月經(jīng)閉止。殺蟲。用于跌打損傷、無名腫毒、頭癬、白禿、皮膚瘙癢、閉經(jīng);殺蛆和孑孓。
①《別錄》:"主諸惡瘡疥癡瘺蝕。"
②《日華子本草》:"主頭瘡,白禿,風(fēng)瘙,皮膚癢蟲,可煎汁浸并敷。"
③《綱目》:"殺蟲。"
④《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散瘀活血,抗菌消炎。治跌傷,扭傷,骨折,癤腫,經(jīng)閉。"
【用法與用量】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敷。內(nèi)服:煎湯,1~3分。
【宜忌】本品有毒,內(nèi)服宜慎。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不宜長期服用,對開放性骨折不作外敷應(yīng)用,以防大量吸收中毒。"
【選方】①治頭瘡白禿:獐耳細辛為末,以槿木煎油調(diào)搽。(《活初全書》)
②治小兒驚風(fēng):及己一錢,鉤藤八分。水煎,涂母乳上供小兒吸吮。(《湖南藥物志》)
③治跌傷、扭傷、骨折:鮮及己根加食鹽少許搗爛,烘熱敷傷處;另取根二至三分,水煎沖黃酒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④治經(jīng)閉:及己一至三分,水煎沖黃酒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及已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dǎo)讀】:【中文名】:及已(《本草經(jīng)集注》) 【類別】:全草類 【英文名】:SerrateChloranthusHerb 【異名】獐耳細辛(《綱目》),四葉細辛(《植物名實圖考》),牛細辛、老君須(《湖南藥物志》)。 【來源...
文章標(biāo)簽:
相關(guān)推薦
-
蒺藜苗
蒺藜苗 (《綱目》) 【異名】蒺藜蔓(《千金翼方》)。 【來源】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莖葉。植物形態(tài)詳"刺蒺藜"條。 【化學(xué)成...
-
白魚
白魚 (孟詵) 【異名】蹺魚(《滇南本草》),饕魚(《綱目》),白扁魚(《本草求原》)。 【來源】為鯉科動物翹嘴紅蹺的肉。...
-
麂肉
麂肉 (《本草拾遺》) 【來源】為鹿科動物小麂的肉。 【動物形態(tài)】小麂,又名:黃麂,黃?。 形小,肩高約40厘米,體長70~...
-
白魚尾果
白魚尾果 (《閩東本草》) 【來源】為馬錢科植物駁骨丹的果實。植物形態(tài)詳"白魚尾"條。 【采集】9~10月采,陰干。 【功用...
-
蝮蛇脂
蝮蛇脂 (《本草拾遺》) 【來源】為蝮蛇科動物蝮蛇的脂肪。動物形態(tài)詳蝮蛇條。 【功用主治】《綱目》:綿裹塞耳聾,亦敷...
-
白果根
白果根 (《重慶草藥》) 【來源】為銀杏種植物銀杏的根或根皮。植物形態(tài)詳白果條。 【采集】9~10月采。 【化學(xué)成分】根皮...
-
骨碎補
骨碎補 (《本草拾遺》) 【異名】猴姜、胡猻姜(《本草拾遺》),石毛姜(《日華子本草》),石庵閭(《開寶本草》),過山龍(《...
-
白馬骨
白馬骨 (《本草拾遺》) 【異名】六月雪、路邊金(《寧鄉(xiāng)縣志》),滿天星((陽春縣志》),路邊雞(《草木便方》),六月冷、曲...
版權(quán)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蒺藜苗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