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葳根
(《日華子本草》)
【異名】凌霄花根(《圣濟總錄》)。
【來源】為紫葳科植物紫葳的根,植物形態(tài)詳"凌霄花"條。
【采集】全年可采。
【藥材】干燥根為長圓柱形,外表土黃色或土紅色,有縱皺紋,并有稀疏支根與支根的斷痕。斷面纖維性,有絲狀物,外圍為棕色,中心為淡黃色。
【性味】《綱目》:"甘酸,寒。"
【功用主治】涼血,祛風,行瘀。治血熱生風,身癢,風疹,腰腳不遂,痛風。
①《日華子本草》:"治熱風身癢,游風,風疹,瘀血,帶下。"
②《植物名實圖考》:"能行血。"
③《杭州藥植志》:婦科通經(jīng)藥。"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入丸、散或浸酒。
【宜忌】《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
【選方】①治風腰腳不隨:紫葳根(炙,銼),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心溫酒調(diào)下。(《圣濟總錄》紫葳散)
②治大腸虛冷風秘:凌霄花根(去皮,洗,焙)三兩,烏藥(銼)、人參各半兩,皂莢子五十枚。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溫水下,一日二服。(《圣濟總錄》凌霄花根丸)
③治痛風:凌霄花根二、三錢。浸酒或酒煎服。(《嶺南采藥錄》
④治風濕關節(jié)痛,半身不遂:㈠凌霄根三至五錢。煎湯,加紅塘、黃酒適量,分二次于早、晚飯前內(nèi)服。㈡凌霄根、抱石蓮、絡石藤、白毛藤各二錢。煎服。(蘇醫(yī)《中草藥手冊》)
【臨床應用】治療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取新鮮紫葳根5斤,加水10000毫升煎至5000毫升,再蒸餾出2000~2500毫升,加入0.9%的生理鹽水使成等滲掖,高壓消毒備用。肌肉注射,每日1~2次,每次5毫升,10天為一療程。治療20例,近期治愈12例,顯著好轉(zhuǎn)6例,無效2例。一般注射1~4次即見疼痛減輕,紅腫消退,步行方便,體溫下降。對腰痛或因感冒引起的四肢疼痛亦有效。
紫葳根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紫葳根 (《日華子本草》) 【異名】凌霄花根(《圣濟總錄》)。 【來源】為紫葳科植物紫葳的根,植物形態(tài)詳"凌霄花"條。 【采集】全年可采。 【藥材】干燥根為長圓柱形,外表土黃色或土紅色...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紫菀
【中文名】紫菀(《本經(jīng)》) 【類別】根類 【異名】青菀(《吳普本草》),紫舌(《別錄》),返魂草根、夜牽牛(《斗門方》),...
-
走游草
走游草 (《四川中藥志》) 【異名】蛇蜈巴(《峨嵋藥植》),小五爪金龍、五葉崖爬藤(《昆明藥植調(diào)查報告》),藤五甲(《四川...
-
鉆稈蟲
鉆稈蟲 (《東北動物藥》) 【來源】為螟蛾科動物高梁條螟的幼蟲。 【動物形態(tài)】高梁條螟 成蟲體長1.2~1.4厘米,展翅2.4~...
-
鲆魚
鲆魚 (《食療本草》) 【異名】鱘魚(《綱目》),尖頭?(《魚類分類學》)。 【來源】為鯉科動物鲆魚的肉。 【動物形態(tài)】鲆魚...
-
巖蒿
巖蒿 (《內(nèi)蒙古中草藥》) 【異名】烏拉-音-沙巴嗄(蒙名)。 【來源】為菊種植物巖蒿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巖蒿,又名:山...
-
狗舌草
狗舌草 (《唐本草》) 【異名】狗舌頭草、白火丹草、銅交杯、糯米青、銅盤一枝香(《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菊...
-
新木?子
新木?子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異名】三蒼。 【來源】為樟科植物金毛新木榧子的根或樹皮。 【植物形態(tài)】金毛新木?子...
-
佩蘭
【中文名】佩蘭(《本草再新》) 【類別】全草類 【異名】茴(《詩經(jīng)》),蘭(《毛詩傳》),蘭草、水香(《本經(jīng)》),都梁香(李...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紫菀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