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游草
(《四川中藥志》)
【異名】蛇蜈巴(《峨嵋藥植》),小五爪金龍、五葉崖爬藤(《昆明藥植調查報告》),藤五甲(《四川中藥志》),上樹蜈蚣、痰五加、五加皮(《重慶草藥》),巖五加、毛五加、小走游草(《貴州草藥》),小紅藤,小紅藥、銅絲絆(《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葡萄科植物崖爬藤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態(tài)】崖爬藤
常綠或半常綠藤本。小枝和葉柄有剛毛;卷須有吸盤。掌狀復葉,互生。具柄,長1.5~3厘米;小葉3~5片,無小葉柄,菱狀倒卵形,長1.5~3厘米,先端短尖,邊緣有圓鋸齒,齒具刺狀小尖頭。傘形花序腋生,雜性異株。有細長的總花梗,長1.5~2.5厘米,小花綠色,小花梗細長,稍有不等,花為4基數,花瓣展開;無花柱,柱頭4淺裂,花盤與子房基部結合。漿果,呈圓球狀倒卵形,長6毫米,含有種子2~4粒。花期6~8月。果期10月。
生于溫暖、陰濕的山區(qū)石崖上或林中。分布我國中部及西南地區(qū)。
【采集】全年可采。
【藥材】藤莖細長,節(jié)間較長,葉紫紅色,略肉質。根少。以根入藥尤佳。
產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辛,無毒。"
【功用主治】祛風,除濕,行血,解毒。治頭痛、身痛、風濕痹痛,流注,瘡毒。
①《峨嵋藥植》:"敷蛇咬傷。"
②《昆明藥植調查報告》:"治骨折。"
③《四川中藥志》:"發(fā)散風濕,行血導滯。治頭痛、身痛、筋骨痛、風濕麻木及流注;外用洗瘡毒。"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選方】①治風濕筋骨疼痛:走游草、伸筋草、筋骨草、絡石藤、威靈仙,煎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黃水瘡:走游草葉,炕干打粉,干撒患處;如無黃水,可用麻油調搽。(《四川中藥志》)
③治跌打損傷:走游草二兩。泡酒服。(《貴州草藥》)
④治巴骨癀,走游風:大、小走游草各五錢,排風藤葉、三角風各三錢。煎水洗患處并服用。(《貴州草藥》)
走游草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走游草 (《四川中藥志》) 【異名】蛇蜈巴(《峨嵋藥植》),小五爪金龍、五葉崖爬藤(《昆明藥植調查報告》),藤五甲(《四川中藥志》),上樹蜈蚣、痰五加、五加皮(《重慶草藥》),巖五加、...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鉆稈蟲
鉆稈蟲 (《東北動物藥》) 【來源】為螟蛾科動物高梁條螟的幼蟲。 【動物形態(tài)】高梁條螟 成蟲體長1.2~1.4厘米,展翅2.4~...
-
鲆魚
鲆魚 (《食療本草》) 【異名】鱘魚(《綱目》),尖頭?(《魚類分類學》)。 【來源】為鯉科動物鲆魚的肉。 【動物形態(tài)】鲆魚...
-
鉆地風
鉆地風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迫地楓(《藥材資料匯編》),桐葉藤(《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虎耳草科植物...
-
走馬胎
走馬胎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大發(fā)藥(《陸川本草》),走馬風(《廣西中藥志》),山鼠、血楓(《廣西中草藥》),山豬...
-
竹鼠肉
竹鼠肉 (《綱目》) 【來源】為竹鼠科動物竹鼠的肉。 【動物形態(tài)】竹鼠(《說文》),又名:竹刳(《綱目》),籬鼠(《本草求...
-
細辛
【中藥名稱】細辛(《本經》) 【異名】小辛(《本經》),細草(《吳普本草》),少辛(《綱目》),獨葉草、金盆草(《中藥材手...
-
托腰散
托腰散 (《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蘿?種植物朱砂藤的根。 【植物形態(tài)】朱砂藤 多年生草質藤本。根肉質,較粗,支...
-
地茄子
地茄子 (《分類草藥性》) 【來源】為桔梗科植物銅錘玉帶草的果實。植物形態(tài)詳"銅錘玉帶草"條。 【采集】8~9月采。 【性...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鉆稈蟲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