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牡丹
(《福建民間草藥》)
【異名】豬姆草、山石榴、咂口巴(《植物名匯》),地茄(《福建民間草藥》),豹牙郎木(《陸川本草》),杏口巴、氈子桿、老虎桿、毛足桿、小毛香、毛張口(《四川中藥志》),活血丹、高腳山落蘇(《中國藥植圖鑒》),野石榴、金石榴、金雞腿(《閩東本草》)。
【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的全草。
【植物形態】野牡丹
常綠灌木,高1~5米。莖密被緊貼鱗片狀粗毛。葉對生,闊卵形,長5~14厘米,寬3~7厘米,先端短尖,基部狹心形,主脈5~7條,上面密被緊貼的粗毛,下面密被長柔毛;葉柄長1~2厘米,紫色,被粗毛。花大而美麗,紫紅色,通常3朵聚生于枝梢,有時單生或5朵聚生;苞片卵形至披針形,短于萼管或與萼等長;萼密被披針形、緊貼的鱗片狀粗毛,裂片披針形與萼管等長;花瓣5;雄蕊10,花絲淡黃色,其中5枚具有紫色的藥及延長的藥隔,其他5枚花藥黃色,線形,藥隔不延長;雌蕊1,子房下部與萼管合生,上部密被柔毛,5室,胚珠多數,中軸胎座,花柱紫紅色,柱頭頭狀。蒴果多少肉質,長圓形,壺狀,長1厘米許,外被貼伏的鱗片狀租毛,不規則開裂。種子多數,黑色。花期7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曠野。分布浙江、廣東、廣西、福建、四川、貴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野牡丹根)、果實(野牡丹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性味】酸澀,涼。
①《福建民間草藥》:"甘酸,微溫。"
②《陸川本草》:"寒,澀微酸。"
③《四川中藥志》:"性涼,味酸澀,無毒。"
【功用主治】活血消腫,清熱解毒。治跌打損傷,癰腫疔毒,乳汁不行。
①《福建民間草藥》:"除熱解毒,逐濕祛風。治癰腫疔毒,跌打損傷。"
②《陸川本草》:"葉,治刀傷,止血。"
③《四川中藥志》:"行氣,活血,清熱。治月瘕病,百瘕吐血,跌打損傷及腸癰。"
④《中國藥植圖鑒》:"治血絲蟲病。"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跌打損傷:野牡丹一兩,金櫻子根五錢,和豬瘦肉酌加紅酒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膝蓋腫痛:野牡丹八錢,忍冬藤三錢,水煎服,日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③治癰腫:鮮野牡丹葉一至二兩,水煎服,渣搗爛外敷。(《福建中草藥》)
④治耳癰:野牡丹一兩,豬耳一個,水煎服。
⑤治蛇頭疔:野牡丹六錢,和豬肉燉服。
⑥治乳汁不通:野牡丹一兩,豬瘦肉四兩,酌加酒水燉服。(④方以下出《福建民間草藥》)
⑦治月瘕病,經期發腫:?口巴、八月瓜根、無娘藤、何首烏、臭草根、打碗子根,燉肉服。(《四川中藥志》)
⑧解木薯中毒:野牡丹葉或根二至三兩煎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野牡丹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野牡丹 (《福建民間草藥》) 【異名】豬姆草、山石榴、咂口巴(《植物名匯》),地茄(《福建民間草藥》),豹牙郎木(《陸川本草》),杏口巴、氈子桿、老虎桿、毛足桿、小毛香、毛張口(《四川...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野苜蓿
野苜蓿 (《內蒙古中草藥》) 【異名】鐮莢苜蓿、豆豆苗(《內蒙古中草藥》),連花生(《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 【來源...
-
野木瓜
野木瓜 (《國藥的藥理學》) 【異名】那蘑、牛藤(《廣西植物名錄》)。 【來源】為木通科植物七姐妹藤的莖、根。 【植物形...
-
野牡丹子
野牡丹子 (《陸川本草》) 【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的果實。植物形態詳"野牡丹"條。 【采集】秋后果實成熟時采收。...
-
野枇杷
野枇杷 (《江西草藥》) 【異名】山枇杷。 【來源】為樟科植物絨毛楨楠的葉或根。 【植物形態】絨毛楨楠,又名:猴高鐵、...
-
小赤麻根
小赤麻根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蕁麻種植物小赤麻的根。 【植物形態】小赤麻 亞灌木,高50~100厘米。莖直立...
-
鴨舌頭
鴨舌頭 (《貴州草藥》) 【異名】瓜皮草(《種子植物名稱?補編》),鴨舌草、鴨舌子(《貴陽民間藥草》),水充草(《貴州草藥...
-
鳳凰衣
鳳凰衣 (《醫學入門·本草》) 【異名】雞卵中白皮(《別錄》),雞子白皮(孟詵《必效力》),鳳凰退(《本草蒙筌》),雞蛋膜衣...
-
杠木
杠木 (《寧夏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殼斗科植物遼東櫟的果實。 【植物形態】遼東櫟,又名:柴樹、青岡柳、小葉青岡。...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野苜蓿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