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木瓜
(《國藥的藥理學》)
【異名】那蘑、牛藤(《廣西植物名錄》)。
【來源】為木通科植物七姐妹藤的莖、根。
【植物形態】七姐妹藤
常綠藤本。葉互生,掌狀復葉,有3~7小葉,長圓形至矩卵圓形,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長4~9厘米,全緣,有主脈及網狀細脈,革質,上面平滑,下面帶白色;葉柄長;小葉有小葉柄,長3厘米。總狀或傘形花序,3~7朵組成,雌雄同株;花直徑1.5~2厘米,白色、淡紅色或青蓮色暈;雄花外輪3個萼片闊披針形,長約13毫米,內轉3個萼片線形,稍長,雄蕊6;雌花較雄花稍大而數少,內輪3個披針形萼片較外輪的為短,退化雄蕊6,成熟心皮卵圓形,紫色。漿果,卵圓形,長6~7厘米,果肉白色,內含黑色種子多數。花期5月。
生于山野或栽培于庭園間。產于廣東、廣西等地。
此外,還有本種的變種七葉蓮,又名:尾葉野木瓜、尾葉假荔枝。形態近似本種。功用相同。
【化學成分】莖、葉含皂甙、酚類、氨基酸。種子中分出三種三萜皂甙:七姐妹藤甙A、B、C。干燥種子含袖28.7%。
【藥理作用】果實及核仁對蛔蟲、鞭蟲有驅蟲作用,對鉤蟲效力不肯定。作用不受熱的破壞。但過于成熟的果實,作用很弱。
【功用主治】①《國藥的藥理學》:"為強心、利尿藥。"
②《廣西植物名錄》:"藤,止痛;藤及根,利尿。"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
【臨床應用】止痛
㈠煎劑:牛藤全草1兩,加水煎成30毫升,痛時頓服,必要時日服3次。觀察手術后疼痛、麻風反應性疼痛等各種痛癥共113例,一般服藥后15分鐘開始止痛,藥效可持續4小時。㈡丸劑:每丸相當生藥1兩,日服2~3次,每次1~2丸。治療外傷疼痛、內臟疼痛、手術后疼痛、神經痛、頭痛等40余例,均收鎮靜止痛效果,其中顯效者占73%。㈢片劑:每片相當生藥2.5克。痛時頓服4~6片。用于各種手術后疼痛40余例,一般服藥后30分鐘左右開始止痛,藥效持續3小時。㈣注射劑: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相當于生藥5克)。止痛生效和持續時間與煎劑基本相同。
另有報道,用七葉蓮制成注射液,每次2毫升(相當于干葉3克)肌肉注射,亦有止痛效果。據12例觀察,一般注射后5~15分鐘見效,持續止痛效果4~10小時。
野木瓜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野木瓜 (《國藥的藥理學》) 【異名】那蘑、牛藤(《廣西植物名錄》)。 【來源】為木通科植物七姐妹藤的莖、根。 【植物形態】七姐妹藤 常綠藤本。葉互生,掌狀復葉,有3~7小葉,長圓形至...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野牡丹子
野牡丹子 (《陸川本草》) 【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的果實。植物形態詳"野牡丹"條。 【采集】秋后果實成熟時采收。...
-
野枇杷
野枇杷 (《江西草藥》) 【異名】山枇杷。 【來源】為樟科植物絨毛楨楠的葉或根。 【植物形態】絨毛楨楠,又名:猴高鐵、...
-
野海棠
野海棠 (《紅河中草藥》) 【異名】紅葉子、紫背天葵、散血子、紅雙通、紅酸桿、夜變紅、丹葉、無翅秋梅棠。 【來源】為...
-
野雞草
野雞草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小仙茅(《貴州藥植目錄》)。 【來源】為石蒜科植物小金梅草的全株。 【植物形態】小...
-
馬尿花
馬尿花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水旋復(《滇南本草》),油灼灼、苤菜(《野菜贊》),白蘋(《滇南本草》整理本)。 【來...
-
青酒缸
青酒缸 (《草木便方》) 【異名】味草(《分類草藥性》),草鞋板(《天寶本草》),山螞蝗、味噌草、蛆草(《植物學大辭典》...
-
草蓯蓉
草蓯蓉 (《吉林中草藥》) 【來源】為列當科植物草蓯蓉的全草。 【植物形態】草蓯蓉 寄生草本,全體無毛。莖單一,直立。...
-
華金腰子
華金腰子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異名】牙鳴馬(藏名)。 【來源】為虎耳草科植物中華金腰的全草。 【植物形態】中華...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野牡丹子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