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大豆藤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豆科植物撈豆的莖、葉及根。
【植物形態】撈豆(《救荒本草》),又名:野毛豆(《百草鏡》),鹿藿、餓馬黃(《植物名實圖考》),柴豆、野黃豆、山黃豆、野毛扁豆。
一年生纏繞草本。莖瘦細,各部疏被黃棕色長硬毛。三出羽狀復葉互生,薄紙質,側生小葉扁卵狀披針形,長1.5~5厘米,寬1~2.5厘米,全緣;具長柄??偁罨ㄐ蛞干?;萼鐘狀,5裂;花冠蝶形,紫紅色;雄蕊10,單體;子房上位,無柄,花柱短,柱頭小。莢果線狀矩形,略彎,長1.5~13厘米,寬約5毫米,被長硬毛,有種子3~4粒。花果期8~9月。
生長于田邊、水溝旁。分布東北、河北、山東、湖北、湖南、陜西、安徽、江蘇、浙江等地。
本植物的種子(野料豆)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秋季采收。
【性味】①《浙江民間草藥》:"性平,味淡。"
②《上海常用中草藥》:"甘,微寒。"
【功用主治】健脾。治盜汗,傷筋。
①《救生苦?!罚?治痘毒,(野毛豆)連莖、根煅存性,研,麻油和敷。不問初起、日久,未潰、已潰。"
②《浙江民間草藥》:"平肝健脾。"
③《杭州藥植志》:"止盜汗。"
④《上海常用中草藥》:"滋養,強壯,斂汗。"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4兩。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選方】①治盜汗:野大豆藤一至四兩,紅棗一至二兩。加糖煮,連汁吃。(《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②治傷筋:野大豆鮮根、蛇葡萄根皮、酒糟或酒。搗爛,烘熱包敷患處。(《浙扛天目山藥植志》)
野大豆藤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野大豆藤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豆科植物撈豆的莖、葉及根。 【植物形態】撈豆(《救荒本草》),又名:野毛豆(《百草鏡》),鹿藿、餓馬黃(《植物名實圖考》),柴豆、野黃豆、...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野巴子
野巴子 (《云南中草藥》) 【異名】崩瘡藥(《廣西藥植名錄》),狗尾巴香、香芝麻蒿、皺葉香薷(《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
-
野丹參
野丹參 (《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單葉血盆草的根。植物形態詳"單葉血盆草"條。 【功用主治】寬胸補氣,...
-
野扁豆
野扁豆 (《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為豆科植物毛野扁豆的全草或種子。 【植物形態】毛野扁豆 多年生攀援草本,全體綠色...
-
野顛茄
野顛茄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異名】癲茄(《廣州植物志》),山馬鈴、大丁茄、小顛茄、天茄子、假茄子(《廣西...
-
雞娃草
雞娃草 (《陜甘寧青草藥選》) 【異名】藍雪草、小藍雪草(《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刺磯松(《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
曼陀茄根
曼陀茄根 (《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茄科植物曼陀茄的根。 【植物形態】曼陀茄,又名:向陽花、茄參。 多年生草本,高...
-
木蓮果
木蓮果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木蘭科植物木蓮的果實。 【植物形態】木蓮(《白香山集》),又名:黃心樹((白香...
-
書帶蕨
書帶蕨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異名】曬不死(《廣西藥植名錄》),木蓮金(《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書帶蕨科...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野巴子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