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草
(《陜甘寧青草藥選》)
【異名】藍(lán)雪草、小藍(lán)雪草(《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刺磯松(《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白花丹種植物小藍(lán)雪花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小藍(lán)雪花
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有條棱,被稀疏的刺。上部葉片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箭形或耳形而抱莖,全緣或近全緣;下部葉橢圓形或狹長圓形,先端鈍或尖,基部漸狹而成葉柄狀,葉緣有不整齊的小刺。穗狀花序短或成頭狀;苞片卵形;萼筒狀,有腺毛,長于花冠,花后膨大,有5棱,棱間非膜質(zhì);花冠粉紅色;花絲基部擴(kuò)大。蒴果環(huán)裂。
生于山坡、地邊、田間,分布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藏等地。
【采集】7~8月采莖葉,研末備用或鮮用。
【化學(xué)成分】葉含磯松素。
【性味】《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苦,寒。"
【功用主治】治神經(jīng)性皮炎,牛皮癬,頭癬,手癬,足癬,疣痣。
①《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除疣痣,蝕惡肉。"
②《陜甘寧青中草藥選》:"殺蟲止癢。治神經(jīng)性皮炎,牛皮癬。"
【用法與用量】外用:搗敷或酒浸;或研末制成油膏涂敷。
【選方】①治神經(jīng)性皮炎,牛皮癬:鮮雞娃草,搗爛成糊狀,涂敷局部,每日二次,三至五日為一療程。(《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②治疣痣、惡肉:藍(lán)雪草莖葉,曬干碾末,調(diào)制成油膏涂敷。(《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③治足癬、頭癬、體癬、手癬:雞娃草二兩,加95%酒精適量,浸泡五天。外涂患處。(《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臨床應(yīng)用】治療皮癬和鵝掌風(fēng)
取雞娃草2兩,用95%酒精適量密封浸泡5天,濾出浸液。或用雞娃草葉提取的有效成分-磯松素0.1克,加95%酒精適量,水浴加熱使溶解,冷卻過濾,再加酒精至100毫升,即成0.1%磯松素酒精溶液。亦可取磯松素0.2克,加少量氯仿溶解,用凡士林調(diào)勻制成0.2%磯松素軟膏。以上3種制劑外用治療63例手足癬患者,結(jié)果臨床近期好轉(zhuǎn)55例,無效13例。3種劑型的療效近似,但以0.1%磯松素酒精溶液易為患者接受。治程中副作用極微,僅個別涂藥后局部灼痛,停藥后即行消失。如用藥濃度過高,可引起原發(fā)性接觸性皮炎。
雞娃草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dǎo)讀】:雞娃草 (《陜甘寧青草藥選》) 【異名】藍(lán)雪草、小藍(lán)雪草(《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刺磯松(《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白花丹種植物小藍(lán)雪花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小藍(lán)雪花...
文章標(biāo)簽:
相關(guān)推薦
-
雞爪枝皮
雞爪枝皮 (《陸川本草》) 【來源】為番荔枝科植物假鷹爪的樹皮。植物形態(tài)詳"酒餅葉"條。 【功用主治】《陸川本草》:"搗...
-
雞血
雞血 (《別錄》) 【來源】為雉科動物家雞的血。動物動物形態(tài)詳"雞肉"條。 【化學(xué)成分】紅細(xì)胞數(shù)及血紅蛋白含率,比牛、...
-
雞骨香
雞骨香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山豆根、木沉香(《生草藥性備要》),土沉香、駁骨消(《嶺南采藥錄》),滾地龍、黃牛...
-
雞骨菜
雞骨菜 (《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忍冬科植物垂枝雙楯的根。 【植物形態(tài)】垂枝雙楯 落葉灌木,高達(dá)6米。幼枝有短柔毛...
-
佛手柑
佛手柑(《滇南本草》) 【異名】佛手(《中饋錄)),佛手香櫞(《閩書》),蜜廣柑(《黔書》),蜜羅柑(《古州雜記》),福壽柑...
-
雞蛋花
雞蛋花 (《嶺南采藥錄》) 【異名】蛋黃花、擂捶花(《廣東中藥》Ⅱ),大季花(《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
-
白豆蔻殼
白豆蔻殼 (《藥性切用》) 【異名】豆蔻殼(《飲片新參》),白蔻衣(江蘇)。 【來源】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殼。植物形態(tài)詳白...
-
鬼蓋
鬼蓋 (《別錄》) 【異名】地蓋(《別錄》),鬼傘、朝生(陶弘景),鬼屋(《本草拾遺》),鬼菌(《廣菌譜》)。 【來源】為鬼傘...
版權(quán)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雞爪枝皮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