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棕皮頭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異名】小棕包。
【來源】為鳶尾科植物小棕皮頭的根、棕毛狀葉柄殘基和葉。
【植物形態】小棕皮頭
多年生草本,高10~19厘米。根數條,叢生,細長,中部膨大成橢圓形,肉質,表面土棕色。葉劍形,下端嵌迭狀,千葉留有多數棕毛狀的葉柄殘基,葉片長10~16厘米,先端長漸尖,全緣,末端半圓筒狀,兩面無毛,平行脈,稍于背面凸出。花莖由2個苞片組成的佛焰包內抽出,長10~12厘米;花淺藍紫色:花被6數,2輪,外面3枚較大,橢圓狀倒卵形,長約2.1厘米,外彎,內輪3枚較小,直立,橢圓狀披針形,長約1.2厘米。蒴果狹長,有枝。
生于山坡、草叢、石隙。分布于云南。
【采集】秋季采根及根上部葉柄殘基和葉,洗凈,曬干。
【性味】辛,溫,有大毒。
【功用主治】內服撐骨,祛瘀。外用止血,止痛,通竅。
【用法與用量】內服:須根不能長過其本人的一節手指骨節,研末,用酒送服,每日一次。外用適量,吹鼻、敷局部。
【宜忌】本品有大毒,應慎用;服藥后不能再飲酒。
【選方】
①治跌打損傷:小棕皮頭須根(量本人手指骨節一節長),研末,酒送服。服藥后不能再飲酒。
②治鼻塞不通、神經性牙痛:小棕皮頭棕毛狀葉柄殘基,研末,吹鼻取嚏。
③治外傷出血:小棕皮頭棕毛狀葉柄殘基及葉,研末,配海螵蛸、苦龍膽、見血飛等外用。
小棕皮頭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小棕皮頭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異名】小棕包。 【來源】為鳶尾科植物小棕皮頭的根、棕毛狀葉柄殘基和葉。 【植物形態】小棕皮頭 多年生草本,高10~19厘米。根數條,叢生,細長,中...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小葉蛇總管
小葉蛇總管 (《廣西中藥志》) 【異名】山薄荷、蛇總管(《南寧市藥物志》),蛇通管(《廣西中藥志》),盤龍七、母豬花頭...
-
小葉桑根
小葉桑根 (《貴州草藥》) 【來源】為桑科植物雞桑的根或根皮。植物形態詳"小葉桑"條。 【性味】《貴州草藥》:"辛甘,寒...
-
笑靨花
笑靨花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異名】小葉米篩草。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李葉繡線菊的根。 【植物形態】李葉繡線菊...
-
蟹
蟹 (《本經》) 【異名】、郭索(《太玄經》),?(《說文》),?(《廣雅》),?觜(《玉篇》),螃蟹(《蟹譜》),毛蟹、稻蟹(《醫林...
-
無花果葉
無花果葉 (《救荒本草》) 【植物形態】桑科植物無花果,詳"無花果"條。 【采集】夏、秋采收。 【性味】①《綱目》:"甘微...
-
姜皮
姜皮 (《本草圖經》) 【異名】生姜皮(《食療本草》),生姜衣(《江蘇植藥志》)。 【來源】為姜科植物姜的根莖的栓皮。植物...
-
麋脂
麋脂 (《本經》) 【異名】官脂(《本經》),麋膏(《周禮》鄭玄注)。 【來源】為鹿科動物麋鹿的脂肪。動物形態詳"麋茸"條。...
-
藜蘆
藜蘆 (《本經》) 【異名】蔥苒(《本經》),蔥葵、山蔥、豐蘆、蕙葵、公苒(《吳普本草》),梨盧(《本草經集注》),蔥壬(《...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小葉蛇總管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