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
(《本經》)
【異名】、郭索(《太玄經》),?(《說文》),?(《廣雅》),?觜(《玉篇》),螃蟹(《蟹譜》),毛蟹、稻蟹(《醫林纂要》),?鉗(《陸川本草》)。
【來源】為方蟹科動物中華絨螯蟹的肉和內臟。
【動物形態】中華絨螯蟹
全體被堅硬的甲殼,背面黑綠色,腹面色較淺。頭胸甲長約5.4厘米,寬約6厘米,呈方圓形,背面隆起;額緣及前側緣各有4齒。眼1對,具短柄,能活動;口器為3對顎足組成,第3對顎足扁而寬,蓋在口的最外面。觸角2對,位于頭胸部前面中央。胸肢5對,第1對為強大的螯足,掌節和指節基部的內外面密生絨毛;其余4對為步足,長而扁平,末端尖銳呈爪狀;前3對步足的腕節與前節的背緣、第4步足前節與指節基部的背緣和腹緣,都密具剛毛。腹部退化,折伏于頭胸部下方,無尾節及尾肢,雌雄異形,雌的圓形,雄的三角形,俗稱為臍。腹肢退化,藏在臍的內側,雌的共4對,卵產出后,即附著于此。雄的僅2對,且已變為交配器。
穴居于江、河、湖、澤或水田周圍的土岸,晝伏夜出,以動物的尸體或谷物為食。秋季成長豐滿,常洄游到近海繁殖。雌蟹所帶的卵,至翌年3~5月間孵化,幼體經多次變態,發育成幼蟹,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繼續生長。沿海地區均有分布。
本動物的甲殼(蟹殼)、爪(蟹爪)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秋季捕捉。
【化學成分】可食部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質14克,脂肪2.6克,碳水化物0.7克,灰分2.7克;鈣141毫克,磷191毫克,鐵0.8毫克,維生素A230國際單位,硫胺素0.01毫克,核黃素0.51毫克,尼克酸2.1毫克;又含微量(0.05%)膽甾醇。肌肉含10余種游離氨基酸,其中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組氨酸、精氨酸量較多。蟹從海水入淡水,或從淡水入海水時,體內的氮代謝發生相應的變化。例如從海水入旗水,3小時后,肌肉中總氨基酸量即見減少。其中變化最顯著的為脯氨酸與甘氨酸,同時排泄的氨量增多。
【性味】咸,寒。
①《本經》:"味咸,寒。"
②《別錄》:"有毒。"
③《日華子本草》:"涼,微毒。"
【歸經】入肝、胃經。
①《本草經疏》:"入足陽明、厥陰經。"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腎三經。"
【功用主治】清熱,散血,續絕傷。治筋骨損傷,疥癬,漆瘡,燙傷。
①《本經》:"主胸中邪氣熱結痛,歪僻面腫。"
②《本草經集注》:"殺莨菪毒。"
③《別錄》:"解結散血,愈漆瘡,養筋益氣。"
④崔禹錫《食經》:"主?鼻惡血,明目醒酒。"
⑤孟詵:"主散諸熱,治胃氣,理筋脈,消食。醋食之,利肢節,主五臟中煩悶氣。"
⑥《本草拾遺》:"蟹腳中髓、腳,殼中黃,并能續斷絕筋骨,取碎之微熬,納瘡中筋即連也。"
⑦《日華子本草》:"治產后肚痛血不下,并灑服;筋骨折傷,生搗炒料良。"
⑧《滇南本草》:"山螃蟹強壯筋骨,并能橫行絡分。"
⑨《綱目》:"治瘧及黃疸;搗膏涂疥瘡癬瘡;搗汁滴耳聾。""鹽蟹汁,治喉風腫痛,滿含細咽即消。"
⑩《本經逢原》:"生搗涂火燙。"
⑾《隨息居飲食譜》:"補骨髓,滋肝陰,充胃液,養筋活血,治疽愈核。"
【用法與用量】內服:燒存性研末或作丸。外用:搗敷或焙干研末調敷。
【宜忌】外邪未清,脾胃虛寒及宿患風疾者慎服。
①《本草衍義》:"此物極動風,體有風疾人,不可食。"
②《日用本草》:"不可與紅柿同食。偶中蟹毒,煎紫蘇汁飲之,或搗冬瓜汁飲之,俱可解散。"
③《綱目》:"不可同柿及荊芥食,發霍亂,動風,木香汁可解。"
④《本草經疏》:"跌打損傷,血熱瘀滯者宜之,若血因寒凝結,與夫脾胃寒滑,腹痛喜熱惡寒之人,咸不宜服。"
②《隨息居飲食譜》:"中氣虛寒,時感未清,痰嗽便瀉者均忌。"
【選方】①治骨節離脫:生蟹搗爛,以熱酒傾入,連飲數碗,其渣涂之,半日內,骨內谷谷有聲即好,干蟹燒灰,酒服亦好。(《唐瑤經驗方》)
②治跌打骨折筋斷:螃蟹,焙干研末,每次三至四錢,酒送服。(《泉州本草》合骨散)
③治小兒解顱:蟹螯并白及爛搗,涂頗上。(《本草衍義》)
④治濕熱黃疸:蟹燒存性研束,酒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日服二次。(《瀕湖集簡方》)
⑤治疥癬:螃蟹焙干研末,調豬脂敷患處。(《泉州本草》)
⑥治漆瘡延及滿身:搗爛生蟹涂之。又可敷疥瘡濕癬之久不愈者。(《肘后方》)
⑦治婦人產后兒枕疼:山螃蟹不拘多少,用新瓦焙干,熱燒酒服,良效。(《滇南本草》)
【名家論述】①《本草經疏》:"蟹味咸氣寒,入足陽明,足厥陰經。經曰:"熱淫于內,治以咸寒",故主胸中熱結痛也。歪僻者,厥陰風熱也,面腫者,陽明熱壅也,解二經之熱,則筋得養而氣自益,歪僻面腫俱除矣。咸走血而軟堅,故能解結散血。愈漆瘡者,以其能解漆毒故也。"
②《本經逢原》:"蟹性專破血,故能續斷絕筋骨。《本經》主胸中邪氣熱結痛,歪僻面腫,皆是瘀血為患。性能敗漆,今人生搗治漆瘡、涂火傷,皆取散血之意。《日華》治筋骨折傷,生搗敝之。藏器云能續斷筋,去殼用黃,搗爛微炒,納入瘡中,筋即連也。可知其功不獨散而能和血矣。惟蟹與柿性寒,所以二物不宜同食,令人泄瀉發百瘕。"
蟹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蟹 (《本經》) 【異名】、郭索(《太玄經》),?(《說文》),?(《廣雅》),?觜(《玉篇》),螃蟹(《蟹譜》),毛蟹、稻蟹(《醫林纂要》),?鉗(《陸川本草》)。 【來源】為方蟹科動物中華絨螯蟹的...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蝎子七
蝎子七 (《陜西中草藥》) 【異名】紅蝎子七(《中國藥學會淪文文摘集》,1962),紅粉、猴子七(《陜西中草藥》),野高梁(《...
-
小萬年草
小萬年草 (《貴州草藥》) 【異名】石豆瓣。 【來源】為景天科植物小萬年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小萬年草 多年生草本。...
-
小血藤
小血藤 (《草本便方》) 【異名】鉆骨風、八仙草(《分類草藥性》),血糊藤(《經濟植物手冊)),鉆石風(《重慶草藥》),天青...
-
小羊桃
小羊桃 (《貴州草藥》) 【異名】羊奶奶。 【來源】為獼猴桃科植物紫果獼猴桃的根或果實。 【植物形態】紫果獼猴桃 落葉...
-
馬蘭
馬蘭 (《本草拾遺》) 【異名】紫菊(《本草拾遺》),階前菊(《履巉巖本草》),雞兒腸、馬蘭頭(《救荒本草》),竹節草(《摘...
-
白膠香
白膠香 (《唐本草》) 【異名】楓香脂(《唐本草》),楓脂(《通典》),白膠(《儒門事親》),蕓香(《本草原始》),膠香(《國...
-
石龍芻根
石龍芻根 (《浙江民間草藥》) 【來源】為燈心草科植物石龍芻的根莖。植物形態詳"石龍芻"條。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
-
鹿耳翎
鹿耳翎 (《本草求原》) 【異名】鹿耳苓、鹿耳草(《生草藥性備要》),八十缺、毛六猬、六角瓣、六什頭、六毒草,八楞風、...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蝎子七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