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實
(《雷公炮炙論》)
【異名】妻栗(《莊子》),橡栗(《呂氏春秋》),?(《爾雅》),皂斗(《呂氏春秋》高誘注),橡子(《莊子》司馬彪注),杼斗(《唐本草》),橡斗子(《日華子本草》),柞子(《綱目》),櫟子(《醫林纂要》),麻瀝果(《綱目拾遺》)。
【來源】為殼斗科植物麻櫟的果實。
【植物形態】麻櫟,又名:栩、櫟(《詩經》),橡(《莊子》),杼(《毛詩傳》),柞樹(《爾雅》鄭玄注),柞櫟(陸璣《詩疏》),櫪(《本草拾遺》),橡櫟(《本草圖經》),橡子樹(《救荒本草》),紫櫟、橡碗樹、青剛、黃麻櫟、櫟子樹。
落葉喬木,高15~20米,直徑約60厘米。樹皮灰黑色,具不規則深裂;小枝暗灰褐色,無毛,具多數淺黃色皮孔;幼枝黃褐色,有絨毛;冬芽圓錐形,灰褐色,鱗片闊卵形,有毛。葉互生,革質,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長9~15厘米,寬2.5~3.6厘米,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先端漸尖;邊緣有刺狀鋸齒,側脈12~17對,直達齒尖,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幼時有黃色短細毛,后脫落,僅脈腋有毛;葉柄長2~3厘米,有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成柔荑花序,通常數個集生于新枝下部葉腋,長6~12厘米,被柔毛,花被通常5裂,雄蕊4,罕較多;雌花1~3集生新枝葉腋,子房3室,花柱3;殼斗杯狀,包堅果約1/2弱,鱗片狹披針形,呈覆瓦狀排列,反曲,被灰白色柔毛,堅果卵球形或卵狀長圓形,淡褐色。花期5月。果期次年9~10月。
生于丘陵或山坡疏林中。分布湖南、湖北、四川、廣東、云南、陜西、甘肅、河南、河北、山西、遼寧、山東、江蘇、江西、浙江、臺灣等地。
本植物的根皮或樹皮(橡木皮)、殼斗(橡實殼)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冬季果實成熟后采收,連殼斗摘下,曬干后除去殼斗,再曬至足干,貯放通風干燥處。
【化學成分】種子含淀粉50.4%,脂肪油約5%。產于江蘇西南部的含油量達15~20%。殼斗含鞣質19~29%。樹葉含鞣質5~10%。
【炮制】《雷公炮炙論》:"凡使橡實,去粗皮一重,取橡實蒸,從巳至未出,銼作五片用之。"
【性味】苦澀,微溫。
①《唐本草》:"味苦,微溫,無毒。"
②《玉楸藥解》:"味苦,氣澀,平。"
【歸經】《本草經疏》:"入手陽明、足太陰、少陰經。"
【功用主治】澀腸固脫。治瀉痢脫肛,痔血。
①《唐本草》:"主下痢,厚腸胃,肥健人。"
②《日華子本草》:"澀腸止瀉。"
③《本草經疏》:"澀精。"
④《綱目拾遺》:"治胎疝。"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或入散劑。外用:醋磨涂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宜忌】痢疾初起,有濕熱積滯者忌服。
①《本草經疏》:"濕熱作痢者,不宜用。"
②《本草匯》:"病齒匿及火病人忌之。"
【選方】①治水谷痢,日夜百余行:橡實二兩,干楮葉一兩(炒炙)。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不計時候,煎烏梅湯調下。(《圣惠方》神妙橡實散)
②治小兒紅白痢疾:橡實、生姜、紅糖,煎水服。(《南京民間藥草》)
③治痔瘡出血:橡子粉、糯米粉各一升。炒黃,滾水調作果子,飯上蒸熟食之。(《怪證奇方》)
④治下痢脫肛:橡斗子燒存性研末,豬脂和敷。(《仁齋直指方》)
⑤治石癰堅如石,不作膿者:櫟子一枚,以醋于青石上磨之,以涂腫上,干更涂。(《千金方》)
⑥治嬰兒眙疝,小兒初生,止見啼哭,不見病形,后至一、二歲,始知是疝:用麻瀝樹上之鴛鴦果一對,一對可治三人,加荔枝核七枚(杵碎),平地木三錢。同煎飲。外用柏香熏洗。(《養生經驗合集》)
橡實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橡實 (《雷公炮炙論》) 【異名】妻栗(《莊子》),橡栗(《呂氏春秋》),?(《爾雅》),皂斗(《呂氏春秋》高誘注),橡子(《莊子》司馬彪注),杼斗(《唐本草》),橡斗子(《日華子本草》),柞子...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小薊
【中文名】:小薊(《本章經集注》) 【類別】:全草類 【異名】貓薊(陶弘景),青刺薊、千針草(《本草圖經》),刺薊菜(《救...
-
小草
小草 (《本經》) 【異名】細草(《本經》),青小草(《江蘇植藥志》)。 【來源】為遠志科植物細葉遠志的莖葉。植物形態詳...
-
小金櫻
小金櫻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紅茨藤(《分類草藥性》),山木香、明目茶(《中國樹木分類學》),小和尚藤(《重慶草藥...
-
小九節鈴
小九節鈴 (《云南中草藥》) 【異名】小五爪龍、五爪金龍、小紅藤、小紅藥、銅絲絆(《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
-
氣桐子
氣桐子 (《分類草藥性》) 【異名】氣死桐子(《重慶草藥》)。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未成熟而早落的果實。植物形態...
-
蕎麥七
蕎麥七 (《陜西中藥志》) 【異名】白藥子、石天蕎(《陜西中草藥》),紅要子(《河南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蓼科植物翼...
-
雷丸
雷丸 (《本經》) 【異名】雷矢(《范子計然》),雷實(《吳普本草》),竹苓(《綱目》),竹林子、竹鈴芝(《中藥志》),木連子...
-
瑞香葉
瑞香葉 (《嶺南采藥錄》) 【來源】為瑞香科植物瑞香的葉片,植物形態詳"瑞香花"條。 【功用主治】治瘡瘍,痛風。 ①《嶺...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小薊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