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須豆
(《廣西中藥志》)
【異名】土甘草(《廣西中藥志》)。
【來源】為豆科植物干花豆的根或葉。
【植物形態】干花豆
直立灌木,高可達1米。幼枝密生銹色短毛。單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披針形、橢圓形或矩圓形,長5~12厘米,寬2~3.5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略微波狀,厚紙質,無毛;小托葉線形,長約2毫米。總狀花序腋生,長6~8厘米,有節,花數朵簇生于節上;苞片披針形,長約2毫米,邊緣有毛;花蝶形,紫紅色,花柄長約3毫米;花萼淺鐘狀,被短毛,先端5齒;花瓣有爪,旗瓣闊卵圓形,翼瓣矩圓形,龍骨瓣較翼瓣稍短;雄蕊10,2體;雌蕊1,子房線形,被短毛,花柱內彎,柱頭球形。莢果扁平,開裂。種子圓形,稍扁,褐色,有光澤。花期6~10月。果期8~12月。
生于山坡、荒地,陽光充足的地方。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采集】根,秋、冬采挖;葉,夏、秋采摘,洗凈,曬干。
【藥材】根呈圓柱形,新鮮時肉質,表面黃棕色,干燥的根色較深,表面不平,有下陷的淺縱溝,皮孔橫列,呈線狀突起。質硬,斷面不平,帶顆粒狀。橫切面淡黃色,射線不顯。
【性味】《廣西中藥志》:"味甘微辛,性平,無毒。"
【功用主治】①《廣西中藥志》:"根:散瘀,消腫,止痛,寧神。治跌打腫痛。"
②《廣西藥植名錄》:"根、葉:止咳,化痰,潤肺,治毒瘡。"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5~8錢,外用:搗敷。
蝦須豆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蝦須豆 (《廣西中藥志》) 【異名】土甘草(《廣西中藥志》)。 【來源】為豆科植物干花豆的根或葉。 【植物形態】干花豆 直立灌木,高可達1米。幼枝密生銹色短毛。單數羽狀復葉,互生;小...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莧
莧 (《本經》) 【異名】莧菜(李當之《藥錄》),青香莧(《湖南藥物志》)。 【來源】為莧科植物莧的莖葉。 【植物形態】莧...
-
霞天曲
霞天曲 (《本草備要》) 【來源】為半夏等藥和霞天膏制成的曲劑。 【制法】制半夏,焦冬術、白茯苓各9斤,黨參12斤,炙甘...
-
狹穗鷺蘭
狹穗鷺蘭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異名】倒桿章(傣名)。 【來源】為蘭科植物狹穗玉鳳花的塊莖。 【植物形態】狹穗玉鳳...
-
夏枯草
【中文名】夏枯草(《本經》) 【類別】花類 【異名】夕句、乃東(《本經》),燕面(《別錄》),麥穗夏枯草、麥夏枯、鐵線夏...
-
金櫻花
金櫻花 (《日華子本草》)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金櫻子的花朵。植物形態詳"金櫻子"條。 【性味】酸,平。 ①《日華子本草...
-
仁菜根
仁菜根 (《綱目》) 【異名】出邱茄兒、邱茄根(《飲膳正要》)。 【來源】為藜科植物仁菜的根。 【植物形態】仁菜,又名:...
-
五氣朝陽草
五氣朝陽草 (《昆明藥植調查報告》) 【異名】追風七、見腫消、追風草、烏金丹(《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
-
石刷把
石刷把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異名】松葉蘭(《植物名匯》),鐵石松(《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鐵刷把(《四川中藥志》...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莧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