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綠
(《綱目》)
【異名】銅青(《抱樸子》)。
【來源】為銅器表面經二氧化碳或醋酸作用后生成的綠色銹衣。
【制法】取銅器久置潮濕處,或用醋噴在銅器上,其表面產生青綠色的銅銹,刮取后,干燥之。
【藥材】為翠綠色粉末,質松。無臭,味微澀。燃燒之現綠色火焰。
此外,尚有一種加工銅綠,系用銅綠粉或綠青(即天然產的堿式碳酸銅)與熟石膏加水拌和壓扁,切成塊狀,噴以高梁酒,使表面產生綠色而成。藥材呈長方形塊狀,長約5厘米,寬約2厘米,厚約5毫米。外表綠色,里面土黃色或淡綠色。質硬而脆。無臭,無味。
【化學成分】為銅氧化生成的堿式碳酸銅或天然的孔雀石,主含堿式碳酸銅。
【性味】酸澀,平,有毒。
①《藥對》:"寒。"
②《嘉祐本草》:"平,微毒。"
③《本草經疏》:"酸苦澀,微寒。"
【歸經】入肝、膽經。
①《綱目》:"入肝、膽。"
②《玉楸藥解》:"入手太陰肺、足厥陰肝經。"
【功用主治】退翳,去腐,斂瘡,殺蟲,吐風痰。治目翳,爛弦風眼,疽、痔惡瘡,喉痹,牙疳,臁瘡,頑癬,風痰卒中。
①《藥對》:"主風爛淚出。"
②《本草拾遺》:"明目,去膚赤;合金瘡,止血。"
③《嘉釣本草》:"治婦人血氣心痛。"
④《綱目》:"治惡瘡,疳瘡,吐風痰,殺蟲。"
⑤《本經逢嚴》:"為散疔喉痹牙疳,醋調揩腋下治狐臭,姜汁調點爛弦風眼。"
⑥《玉楸藥解》:"療痔瘺,生發,點痣。"
⑦《會約醫鏡》:"腳指縫中流水癢痛,敷之。"
【用法與用量】外用:研末撒或調敷。內服:入丸、散,3~5分。
【宜忌】體弱血虛者忌服。不可多服,多量可引起劇烈嘔吐、腹痛、血痢、痙攣等證,嚴重的可致虛脫。
①《本草經疏》:"目痛膚翳不由風熱外侵而因于肝血虛少者非所宜用。"
②《本草匯言》:"多服、常服,有燥耗津液、枯損血氣之患。"
【選方】①治眼生膚翳垂珠管:銅青一兩,細墨半兩。上二味含研為末,和醋丸如白豆大,每用一丸,以乳汁、新汲水各少許浸化,以銅箸點之。(《圣濟總錄》銅青丸)
②治爛弦風眼:銅青。水調涂碗底,以艾熏干刮下,涂爛處。(《衛生易簡方》)
③治風眩赤跟:銅青黑豆大一塊,防風一寸許,杏仁二粒(去尖,不去皮)。上各細切,于盞中,新汲水浸,湯瓶上頓令極熱,洗之。如痛者,加當歸數片。(《奇效良方》銅青湯)
④治癰疽腫毒,膿頭不出:銅青一錢(為末),瀝青一兩,麻油二錢。先將油熬滾,入瀝青熔化,再入銅青末攪勻,用單油紙攤貼毒上,膿頭即出,后換長肉膏貼之。(《竇氏外科方》)
⑤治走馬牙疳:銅青、滑石、杏仁等分。為末,擦之。(《秘傳經驗方》)
⑥治口鼻疳瘡:銅青、枯礬等分。研敷之。(《綱目》)
⑦治腎經黑色鐵皮疳及牙宣:銅綠五分,腰黃一錢,冰片七厘五毫。如牙齦與口唇內皮爛如云片,或齦中出血,或口碎,吹之。(《囊秘喉書》銅綠散)
⑧治舌上生瘡:銅綠、鉛白霜。等分,為細末。每用少許,干撒舌上。(《楊氏家藏方》綠云散)
⑨治臁瘡頑癬:銅綠七分(研),黃蠟一兩。化熬,以厚紙拖過表里,別以紙隔貼之,出水妙。亦治楊梅瘡及蟲咬。(《衛生雜興》)
⑩治楊梅毒瘡:銅綠醋煮研末,燒酒調搽,極痛出水,次日即干。或加白礬等分,研撒。(《簡便單方》)
⑾治百蟲入耳:生油調銅綠滴入。(《衛生家寶方》)
⑿治眾蛇毒:銅青敷瘡上。(《千金方》)
⒀治痰涎壅盛,卒中不語:銅綠二兩,凈洗,于乳缽內研細,以水化去石,澄清,慢火熬令干,再研勻,入麝香一分,同研,以糯米和丸,如彈子大,陰干。如卒中者,每丸作二服,用薄荷酒研下。癱緩一切風,用朱砂酒研化下,候吐涎出沫青碧色,瀉下惡物。(《經驗方》碧琳丹)
⒁治小兒痰涎潮盛:銅綠不計分兩,研細如粉,用醋面糊和丸如雞頭大。每有中者,才覺便用薄荷酒磨下一丸,須臾便吐,其涎如膠,令人以手拔之。(《經驗方》綠云丹)
【名家論述】①《綱目》:"銅青乃銅之液氣所結,酸而有小毒,能入肝膽,故吐利風痰,明目殺疳,皆肝膽之病也。"
②《本草經疏》:"銅青,《本經》氣平無毒,然觀今人用入吐風痰藥,應是酸苦澀之味,而氣則微寒也。酸入肝而主斂,故能止血、合金瘡。風熱入肝經則目生膚翳息肉,或赤爛淚出,苦寒能除風熱,則所苦去而目自明矣。《本經》又主婦人血氣心痛者,蓋苦能泄結,而平則又兼辛散之義也。""目痛膚翳,不由風熱外侵,而因于肝虛血少者,非所宜也。"
銅綠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銅綠 (《綱目》) 【異名】銅青(《抱樸子》)。 【來源】為銅器表面經二氧化碳或醋酸作用后生成的綠色銹衣。 【制法】取銅器久置潮濕處,或用醋噴在銅器上,其表面產生青綠色的銅銹,刮取...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銅錢麻黃
銅錢麻黃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為豆科植物中國宿苞豆的根。 【植物形態】中國宿苞豆 攀援灌木。莖細弱,被白...
-
銅羅傘
銅羅傘 (《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異名】胡豆、巖藤、楊桃葉羅傘。 【來源】為豆科植物庭藤的根或全草。 【植物形態】庭...
-
禿瘡花
禿瘡花 (《陜西中草藥》) 【異名】禿子花(《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罌粟科植物禿瘡花的帶根全草。 【植物形態】禿瘡...
-
通城虎
通城虎 (《廣西中草藥》) 【異名】五虎通城、定心草(《廣西中草藥》),一點血(《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來源】為馬兜...
-
赤芍藥
赤芍藥 (《本草經集注》) 【異名】木芍藥(崔豹《古今注》),紅芍藥(《圣濟總錄》),赤芍(《藥品化義》),臭牡丹根(《青海...
-
天腳板
天腳板 (《峨嵋藥植》) 【來源】為山茱萸科植物桃葉珊瑚的葉。 【植物形態】桃葉珊瑚(《汝南圃史》),又名:植楠樹(《質...
-
點頭菊
點頭菊 (《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點頭菊的全草。 【植物形態】點頭菊 多年生草本,高約35厘米。根莖短,...
-
獺肉
獺肉 (《別錄》) 【來源】為鼬科動物水獺的肉,動物形態詳"獺肝"條。 【性味】甘咸,寒。 ①《食療本草》:"性寒,無毒。...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銅錢麻黃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