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葉
(《綱目》)
【異名】遼葉(《綱目》)。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箬竹的葉。
【植物形態(tài)】箬竹,又名:篃竹。
稈高約75厘米。直徑4~5毫米,圓筒形或頂端節(jié)間稍扁平,節(jié)間長2.5~5厘米,中空極小;稈環(huán)殊少隆起乃至不可觸知;籜鞘長20~25厘米,宿存性,枯萎后呈暗草黃色,稀具小橫脈,故局部地呈方格子狀,無毛,惟下部邊緣具柔軟之褐色纖毛,呈流蘇狀,至于為下方籜所包被著的部分則具絨毛;籜舌頂端呈弧形。兩側(cè)各具少數(shù)繸毛;籜葉的大小多變化,形甚窄,有時可長逾5厘米,有部分方格狀小橫脈。稈上每節(jié)生枝條1枚(稀有2枚者)。葉在成長植株上彎作弧形,葉片作長披針形,大者長達45厘米以上,寬可逾10厘米,先端漸尖,延伸成一細尖頭;上面綠色,有光,下面灰綠色,散生鋸色短柔毛;中脈寬而隆起,黃白色,在葉背面沿中脈之一側(cè)生有一行氈毛,次脈有時可多至15乃至18對,小橫脈極明顯;葉基急收縮,葉緣有尖銳小鋸尖;葉柄健壯而帶微紫色。花序未見。
分布長江流域等地。
本植物的葉基部(箬蒂)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性味】《綱目》:"甘,寒,無毒。"
【歸經(jīng)】《得配本草》:"入手太陰,兼足厥陰經(jīng)。"
【功用主治】清熱止血,解毒消腫。治吐血,衄血,下血。小便不利,喉痹,癰腫。
《綱目》:"治男女吐血,衄血,嘔血,咯血,下血。并燒存性,溫湯服一錢匕。又通小便,利肺氣,喉痹,消癰腫。"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煅存性入散劑。外用:煅存性研末作吹藥。
【選方】①治肺癰鼻衄:白面、箬葉灰各三錢。上二味研令勻,分為二服,食后井華水調(diào)下。(《圣濟總錄》玉塵散)
②治經(jīng)血不止:蠶紙(不計多少燒灰)、箬葉(燒灰)。上二味等分研勻,每服二錢匕,溫酒調(diào)下。(《圣濟總錄》二灰散)
③治臟毒下血,久遠不瘥者:茶篰篛葉燒成黑灰,研羅極細,入麝香少許,空心糯米飲調(diào)下。(《百一選方》)
④治小便先澀后不通:干篛葉(燒灰)、滑石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許,米飲調(diào)下,空服。(《指南方》篛葉散)
⑤治咽喉閉痛:遼葉、燈心草燒灰,等分吹之。(《瀕湖集簡方》)
箬葉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箬葉 (《綱目》) 【異名】遼葉(《綱目》)。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箬竹的葉。 【植物形態(tài)】箬竹,又名:篃竹。 稈高約75厘米。直徑4~5毫米,圓筒形或頂端節(jié)間稍扁平,節(jié)間長2.5~5厘米,中...
文章標簽:
相關(guān)推薦
-
三楞筋骨草
三楞筋骨草 (《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莎草科植物高稈珍珠茅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高稈珍珠茅 多年生草本,高60~...
-
散血蓮
散血蓮 (《湖南藥物志》) 【異名】活血蓮(《湖南藥物志》),眉風草(《貴州草藥》),大葉鳳凰尾巴草(《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
肉桂油
肉桂油 (《綱目拾遺》) 【異名】桂皮油(《中國藥典》)。 【來源】為用樟科植物肉桂的樹皮、枝、葉經(jīng)蒸餾所得的芳香油。...
-
賽莨菪
賽莨菪 (《西藏常用中草藥》) 【異名】山煙、唐古特山莨菪(《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茄科植物賽莨菪的根。 【植...
-
花被單
花被單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刀口藥(《貴州民間藥物》),乳腫藥(《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報春花科植物假半...
-
對馬耳蕨
對馬耳蕨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異名】小葉金雞尾巴草。 【來源】為鱗毛蕨種植物對馬耳蕨的全草及根莖。 【植物形態(tài)...
-
劉寄奴
劉寄奴 (《唐本草》) 【異名】金寄奴(《日華子本草》),烏藤菜(《通志》),六月雪、九里光(《藥材資料匯編》),白花尾、...
-
多穗石柯葉
多穗石柯葉 (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 【異名】甜茶。 【來源】為殼斗科植物多穗柯的葉。 【植物形態(tài)】多穗柯...
版權(quán)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三楞筋骨草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