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根
(《滇南本草》)
【來源】為葫蘆種植物絲瓜或粵絲瓜,詳"絲瓜"條。
【采集】夏、秋采挖。洗凈,鮮用或干用。
【性味】甘,平。
①《嶺南采藥錄》:"味甘,性寒。"
②《重慶草藥》:"味甘微苦,性平,無毒。"
【功用主治】活血,通絡,消腫。治偏頭痛,腰痛,乳腺炎,喉風腫痛,腸風下血,痔漏。
①《分類草藥性》:"治腦漏,痔瘡,蛇傷。"
②《重慶草藥》:"通經絡,行血,消腫脹,下乳。治乳房腫痛,腰背脹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鮮者1~2兩);或燒存性研未。外用:煎水洗或搗汁涂。
【選方】①治偏頭痛:鮮絲瓜根三兩,鴨蛋二個,水煮服。(江西《草藥手冊》)
②治腰痛不止:絲瓜根燒存性,為末。每溫酒服二錢。(《衛生雜興》)
③治喉風腫痛:絲瓜根,以瓦瓶盛水浸飲之。(《海上名方》)
④治乳腺炎:絲瓜根,黃花根、三葉木通根,水煎配酒服。(江西《草藥手冊》)
⑤治腸風下血,痔漏脫肛:絲瓜根經霜者陰干。每服三錢,用真菜油一點,入罐底,水煎服。(《滇南本草》)
⑥治諸瘡久潰:絲瓜老根。熬水掃之。(《包會應驗方》)
絲瓜根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絲瓜根 (《滇南本草》) 【來源】為葫蘆種植物絲瓜或粵絲瓜,詳"絲瓜"條。 【采集】夏、秋采挖。洗凈,鮮用或干用。 【性味】甘,平。 ①《嶺南采藥錄》:"味甘,性寒。" ②《重慶草藥》...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蒴所
蒴所 (《別錄》) 【異名】接骨草(《履?巖本草》),接骨木(《東醫寶鑒》),真珠花、珊瑚花、排風藤、鐵籬笆(《植物名實圖...
-
四念癀
四念癀 (福建) 【異名】龍吐珠、九龍吐珠(福建)。 【來源】為報春花科植物海綠的全草。 【植物形態】海綠,又名:琉璃繁...
-
水蝦子草
水蝦子草 (《四川中藥志》) 【異名】鴨?草(《廣州植物志》),田素馨(《泉州本草》),紫熊膽,水辣椒(《廣西藥植名錄》)。...
-
四葉草
四葉草 (《江西草藥》) 【異名】冷水丹、風車草、四方草(《江西草藥》)。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四葉葎或細四葉葎的全草...
-
石耳
石耳 (《日用本草》) 【異名】靈芝(《靈苑方》),石木耳(《飲片新參》),巖菇(《江西省防治慢性氣管炎資料匯編》)。 【來...
-
東北蛔蒿
東北蛔蒿 (《中國藥植圖鑒》) 【來源】為菊科植物東北蛔蒿的花蕾。 【植物形態】東北蛔蒿 多年生草本,高達50厘米,全株...
-
綿藤
綿藤 (《貴州草藥》) 【異名】麻妹條(《貴州草藥》),來阿片(苗名)。 【來源】為衛矛科植物粉背南蛇藤的根。 【植物形態...
-
鱟肉
鱟肉 (《嘉祐本草》) 【來源】為鱟科動物東方鱟的肉。 【動物形態】東方鱟,又名:鱟魚(《廣志》)。 體長70余厘米,寬約...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蒴所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