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常山
(《本草圖經》)
【來源】為虎耳草科植物臘蓮繡球或傘形繡球的根。
【植物形態】①臘蓮繡球,又名:癩癘、大葉土常山、大葉老鼠竹。
灌木,高2~3米。小枝圓柱狀,或稍呈四棱形,被有白色平貼硬毛,老時灰褐色。單葉對生,披針形、橢圓狀披針形或例卵形,長8~20厘米,寬2~3厘米,漸尖,邊緣具細鋸齒,基部楔形或圓形,上面綠色,下面灰色,兩面均具平貼硬毛。聚傘花序頂生,花梗密被平貼硬毛;花異型;外緣為不育花,萼片4,花瓣狀,白色或紫色,闊卵圓形,頂端有鋸齒,徑約2~4厘米;中央為孕性花,白色,萼筒與子房合生,被稀疏平貼硬毛,萼裂三角形,花瓣5,長方卵形,鑷合狀排列,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2,柱頭頭狀。蒴果半球狀,頂端截平,長約3毫米,有棱脊、種子細小,兩端有翅,黃褐色。花期8月。果期9月。
生長于低山區的溪溝邊及樹林邊。分布四川、貴州、湖北、廣西、浙江、安徽等地。
②傘形繡球,又名:傘花八仙。
落葉灌木,高1米或較高幼枝帶紫色,幼時被卷曲毛,老時樹皮光滑,裂成薄片。單葉對生,薄膜質,披針形、長圓披針形或倒卵形,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楔形,邊緣除基部外有牙狀鋸齒,上面黃綠色,沿中脈疏生長軟毛,下面粉白色,疏被粗硬毛,沿葉脈較密;葉柄被卷曲毛。傘形花序,花二型,多數;花瓣倒卵狀長圓形,黃色。蒴果圓形。
生長于山坡溪溝邊及林緣。分布浙江、訌西,安徽等地。
以上植物的葉(甜茶)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全年可采,以冬季采收者為佳。挖出根后,浸于水中,擦去細根、糙皮,曬干,或切片曬干。
【藥材】干燥的根呈圓柱形,常分歧,彎曲不直,徑5~20毫米,長10~30厘米不等。表面深黃棕色,有縱皺紋及支根痕;租皮除去者,呈淡黃色,有細縱紋。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氣微,味苦。
產于浙江、四川等地。
浙江地區尚以圓錐繡球的根作土常山入藥。原植物詳"粉團花"條。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涼,味辛酸,有小毒。"
【功用主治】①《浙江中藥手冊》:"滌痰結,散腫毒,療項癭瘤,截瘧。"
②《四川中藥志》:"能消食積,解熱毒。治瘧疾,消腸中積熱,除胸腹脹滿,擦皮膚癬癩。"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
【宜忌】胃寒者不宜。
【選方】治瘧疾:土常山五錢,研細末,用雞蛋一至三只,拌和后,煎成淡味蛋餅,在發冷前一小時吃完;或單用土常山葉一兩,煎汁服。(《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土常山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土常山 (《本草圖經》) 【來源】為虎耳草科植物臘蓮繡球或傘形繡球的根。 【植物形態】①臘蓮繡球,又名:癩癘、大葉土常山、大葉老鼠竹。 灌木,高2~3米。小枝圓柱狀,或稍呈四棱形,...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桐根
桐根 (《重慶草藥》)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嫩根或根皮。植物形態詳"桐皮"條。 【采集】9~10月采挖。 【性...
-
通骨消
通骨消 (《廣西中藥志》) 【異名】白狗腸(《廣西中藥志》) 【來源】為爵床科植物大花老鴉嘴的根。 【植物形態】大花老鴉...
-
鐵筷子1
鐵筷子1 (《貴州民間方藥集》) 【異名】鐵鋼叉、瓦鳥柴(《貴州民間方藥集》),鉆石風(《貴陽民間藥草》)。 【來源】為蠟...
-
茼蒿
茼蒿 (《千金食治》) 【異名】同蒿(《嘉祐本草》),蓬蒿(《飲膳正要》),同蒿菜(《滇南本草》),蓬蒿菜(《本草從新》),蒿...
-
馬桑樹皮
馬桑樹皮 (《貴州草藥》) 【植物形態】馬桑科植物馬桑詳"馬桑葉"條。 【功用主治】治白口瘡:鮮馬桑皮五分,搗絨,用青...
-
冠果草
冠果草 (《南寧市藥物志》) 【異名】土紫菀、假菱角。 【來源】為澤瀉科植物冠果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冠果草 一年生...
-
水紅袍
水紅袍 (《陜西中草藥》) 【異名】對葉紅線草、見縫合、黃金樓。 【來源】為報春花科植物露珠珍珠菜的帶根全草。 【植物...
-
雀榕根
雀榕根 (《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桑科植物筆管榕的根。植物形態詳"雀榕葉"條。 【功用主治】治乳癰,干根五錢,酒水...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桐根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