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楓木
(《陸川本草》)
【異名】秋風(《桂海虞衡志》),胡楊、紅桐、茄汽樹、赤木(《中國樹木分類學》),水梁木、三葉紅、鴨腳楓、千金不倒、丟了棒(《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重陽木的根、樹皮、枝葉。
【植物形態】重陽木
常綠喬木,高達20米。3出復葉,互生;小葉卵形至橢圓狀卵形,紙質,長8~15厘米,寬4~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總葉柄長7~10厘米。花小,單性,雌雄異株;圓錐花序腋生;花淡綠色,無花瓣;萼片5,覆瓦狀排列;雄花雄蕊5,退化子房盾狀;雌花子房8或4室,花柱3,不分裂。果實漿果狀,球形,大如豌豆,褐色或淡紅色。種子長圓形,胚乳肉質。花期4~5月。果期8~10月。
常生于低海拔的曠地上,尤以河邊堤岸,濕潤肥沃的砂質壤土最為適宜。分布福建、廣東、廣西、陜西、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臺灣等地。
【采集】夏、秋采收。
【化學成分】根含β-香樹脂醇、熊果酸、β-谷甾醇。樹皮含乙酸表無羈萜酯、無羈萜、β-谷甾醇和白樺脂酸甲酯。莖含無羈萜、無羈萜-3β-醇。枝葉含糖類、氨基酸、酚性成分、黃酮類、香豆精類。葉尚含酸性酒石酸鉀和酒石酸鈣8~16%、乙酸無羈萜-3α-酯、無羈萜、無羈萜-3β-醇、無羈萜3α-醇、β-谷甾醇、并沒食子酸。種子含不干性油30%,淡黃色,有香味。
【性味】①《陸川本草》:"辛苦,微溫。"
②《泉州本草》:"味辛澀,性溫。"
【功用主治】①《陸川本草》:"枝葉及皮:驅風,活血,消腫。治風濕骨痛。"
②《泉州本草》:"葉:行氣活血,消腫敗毒。治氣血郁結,癰疽瘡瘍。"
③《廣西藥植名錄》:"根:治紅白痢疾。"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選方】①治膈食反胃:鮮重陽木葉二兩,桃寄生、苦杏仁、白毛藤、水劍草、鹿含草各五錢。水二碗半煎一碗,分四份。每隔二小時泡烏糖服一份,一日四次,服完為一劑量,連續服用至十余日。服藥期間忌食雞、鴨蛋。(《泉州本草》)
②治癰疽無名腫毒:鮮重陽木葉,搗爛敷患處。(《泉州本草》)
秋楓木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秋楓木 (《陸川本草》) 【異名】秋風(《桂海虞衡志》),胡楊、紅桐、茄汽樹、赤木(《中國樹木分類學》),水梁木、三葉紅、鴨腳楓、千金不倒、丟了棒(《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大戟...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輕粉
輕粉 (《本草拾遺》) 【異名】汞粉(《本草拾遺》),峭粉(《日華子本草》),水銀粉(《嘉祐本草》),膩粉(《傳家秘寶方》...
-
蚯疽草
蚯疽草 (《福建民間草藥》) 【異名】白頭菜、夜明草(《廣西藥植名錄》),肉桂草、泥鰍菜(《福建中草藥》),魚眼草、茯苓...
-
苘麻子
苘麻子 SemenAbutili (英)ChingmaAbutilonSeed 【別名】冬葵子、青麻、葵子、白麻。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Medic.的...
-
楸木皮
楸木皮 (《本草拾遺》) 【異名】楸白皮(《千金方》)。 【來源】為紫葳科植物楸的樹皮或根皮的韌皮部。 【植物形態】楸...
-
白術-白及
【中藥名稱】白及 【拼音名】Baizhu 【英文名】RHIZOMAATRACTYLODISMACROCEPHALAE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白術AtractylodesmacrosephalaKoi...
-
蚌蘭花
蚌蘭花 (《嶺南采藥錄》) 【異名】蚌花(《廣州植物志》),菱角花、紅蚌蘭花(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鴨...
-
露蜂房
露蜂房 (《本經》) 【異名】蜂腸(《本經》),革蜂窠(《雷公炮炙論》),百穿、蜂?(《別錄》),大黃蜂窠(《蜀本草》),紫金...
-
海浮石
海浮石 (《本草從新》) 【異名】水花(《本草拾遺》),海石(《丹溪心法》),水泡石(《東醫寶鑒》),浮海石(《玉楸藥解》...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輕粉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