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陸
(《本經》)
【異名】蛟(《莊子》),百足(《本經》),馬宛、蛆鄉、馬蚰(《方言》),馬蠲(《說文》),秦渠(《淮南子》高誘注),飛宛蟲(李當之《藥錄》),馬軸(《吳普本草》),陀(《爾雅》郭璞注),千足(《雷公炮炙論》),刀環蟲(《唐本草》),百節蟲(《圣惠方》),蛩(《綱目》),千腳蟲(《分類草藥性》),篦子蟲、鍋耳朵(《貴州民間方藥集》),大草鞋蟲(《四川中藥志》),百腳陸(《泉州本草》)。
【來源】為圓馬陸科動物約安巨馬陸或其它馬陸類動物的全蟲。
【動物形態】約安巨馬陸
體長圓形,表面光滑。長約12厘米,寬約7毫米,全體由多數環節組成,從頸板到肛節,約有體節64個。頭部兩側有許多單眼,集合成2團,形似復眼。觸角1對,有毛,長約5毫米。口器包括大小顎各1對,小顎愈合成為顎唇。體背面黑褐色,后緣淡褐色,前緣蓋住部分淡黃色。頸板半圓形,深褐色。第2~4節為胸部,每節各有步肢1對;第5節以下為腹部,除末節外,每節有步肢2對。雄蟲在第7節上的步肢變為生殖肢。自第6背板后各體節的兩側,有臭腺孔。幼蟲環節少,足僅3對,每脫皮1次,則體節和足陸續增加。
多棲于陰濕地區,食草根及腐敗的植物,觸之則蜷縮不動,并放出惡臭。全國大部地區均有分布。
【炮制】《雷公炮炙論》:"凡使(馬陸),收得后,糠頭炒,令糠頭焦黑,取馬陸出,用竹刀刮足去頭了,研成末用之。"
【性味】①《本經》:"味辛,溫。"
②《別錄》:"有毒。"
【功用主治】破積;解毒.治百瘕,痞滿,癰腫,毒瘡。
①《本經》:"主腹中大堅百,破積聚,癟肉惡瘡,白禿。"
②《別錄》:"療寒熱痞結,脅下滿。"
③《綱目》:"辟邪瘧。"
④《分類草藥性》:"治一切癢瘡,敷魚口癰毒。"
⑤《貴州民間方藥集》:"治麻風,去風濕。"
【用法與用量】外用:熬膏、研末或搗敷。
【宜忌】有毒,內服宜慎。
【選方】①治鼻息肉:馬陸醋炙研末,棉花蘸塞鼻孔中。(《泉州本草》)
②治蛾子:馬陸、鮮赤葛。共搗爛,敷頸部。(《四川中藥志》)
③治一切瘡毒:馬陸、滾山珠、癩疙寶、烏梢蛇、壁虎、蜈蚣。共以桐油熬膏,外貼。(《四川中藥志》)
馬陸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馬陸 (《本經》) 【異名】蛟(《莊子》),百足(《本經》),馬宛、蛆鄉、馬蚰(《方言》),馬蠲(《說文》),秦渠(《淮南子》高誘注),飛宛蟲(李當之《藥錄》),馬軸(《吳普本草》),陀(《爾雅...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滿江紅根
滿江紅根 (《貴州民間方藥集》) 【來源】為滿江紅科植物滿江紅的根,植物形態詳"滿江紅"條。 【功用主治】《貴州民間方...
-
馬騮卵
馬騮卵 (《陸川本草》) 【異名】蕨薯(《廣西藥植圖志》),鳳凰蛋、落地珍珠(《陸川本草》),麻雀蛋、涼水果(《四川中藥志...
-
馬乳
馬乳 (《本草經集注》) 【來源】為馬科動物馬的乳汁。原動物詳"馬肉"條。 【性味】甘,涼。 ①《別錄》:"冷。" ②《藥性...
-
馬肉
馬肉 (《別錄》) 【來源】為馬科動物馬的肉。 【動物形態】馬(《詩經》) 體長約1.5~2.5米,高約1~1.5米。毛色隨種類而不同...
-
榧子
榧子 (《唐本草》) 【異名】彼子(柀子)(《本經》),榧實(《別錄》),羆子(陶弘景),玉山果(《東坡詩集》),赤果、玉榧(《日...
-
餓螞蝗
餓螞蝗 (《中國藥植提要》) 【異名】紅掌草(《峨嵋藥植》),山豆根、爛玉樹、大紅袍(《貴州草藥》),山螞蝗、粘身草(《廣...
-
龍船花
龍船花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賣子木(《唐本草》),紅繡球、山丹(《學圃雜疏》),五月花(《生草藥性備要》),映山...
-
綠衣枳殼
綠衣枳殼 FructusPoniciriTrifoliataeImmaturus (英)ImmatureTrifoliate-orangeFruit 【別名】 枸櫞、臭櫞、枳、枸櫞李。 【來源】 為蕓香科植...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滿江紅根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