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葉
(《藥性論》)
【異名】火麻頭(《瘡科心要》)。
【來源】為桑科植物大麻的葉。植物形態詳"火麻仁"條。
【化學成分】大麻葉含Δ2-四氫大麻酚酸、大麻二酚酸、大麻色酸等。另據報道,分析17個國家的檢樣,大麻二酚酸占葉的酸性部分的3.8~41.7%,是葉的主要成分;又熱帶國家在大麻成熟時或成熟后,大麻二酚酸含率最低,中歐國家在未成熟時最高,其它中間寒暖的國家,含率在二者之間。又,此等物質,在貯藏時以及經過加熱、光照等物理作用,含率可起變化。例如Δ2-四氫大麻酚酸,經日光照射,可變為大麻酚酸,又在暗處長時間,也可變為大麻酚酸及大麻酚,因此久藏的葉中的大麻酚酸,并非其本來成分,而是因Δ2-四氫大麻酚酸經過光照而生成的。如同其它雌雄異株的植物一樣,異性植物的成分常有互異之處。就含氮物質而言,大麻雄株葉中總氮及蛋白質氮常較雌者為少,但在老葉中則無甚差別。又雄大麻葉的水溶性蛋白質比雌株的葉含較多的精氨酸、賴氨酸、丙氨酸,而雌株的葉的水溶性蛋白質,則含較多的組氨酸、脯氨酸和二羧基的氨基酸。
大麻葉、莖、芽中都含極少的植酸鈣鎂,而在木髓和花中,此物質含率較高(相當于150~160毫克%)。
大麻無論葉、花,都含抗菌物質,它(們)是帶酸性、難溶于水、易溶于乙醚、石油醚等油溶劑的樹脂狀物質
【性味】《綱目》:"辛,有毒。"
【功用主治】治瘧疾,氣喘,蛔蟲。
①《唐本草》:"搗葉水絞取汁服五合,主蛔蟲;搗敷蝎毒。"
②《東北藥植志》:"有解痛、麻醉、利尿作用。"
③《中國藥植圖鑒》:"夾入煙草中吸之,治喘息。"
【用法與用量】內服:搗汁,入丸、散。外用:搗敷。
【選方】治瘧疾:大麻葉,不問榮枯,入鍋內,文武火慢慢炒香,連鍋取下,以紙蓋其上,令汗出盡,然后碾為細末,臨發時以前兩時辰,用茶湯或溫酒濃調下;移患入原睡處,其狀如醉,醒即愈矣。或依前法為末,加入縮砂、丁香、木香、陳皮為末,比麻葉分兩減半,酒糊為丸,蜜丸亦可,梧子大。常以茶、酒送下五、七丸。(《普濟方》)
【名家論述】《綱目》:"按郭文《瘡科心要》烏金散治癰疽疔腫、時毒惡瘡,方中用火麻頭同麻黃諸藥發汗,則葉之有毒攻毒可知矣。《普濟方》用之截瘧尤可推焉。"
麻葉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麻葉 (《藥性論》) 【異名】火麻頭(《瘡科心要》)。 【來源】為桑科植物大麻的葉。植物形態詳"火麻仁"條。 【化學成分】大麻葉含Δ2-四氫大麻酚酸、大麻二酚酸、大麻色酸等。另據報道,分...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馬兜鈴
【中文名】:馬兜鈴(《藥性論》) 【類別】:果實類 【異名】馬兜零(《蜀本草》),馬兜苓(《珍珠囊》),兜鈴(《本草述鉤元...
-
麻葉繡球果
麻葉繡球果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繡球繡線菊的果實。植物形態詳"麻葉繡球"條。 【性味】性微溫,味...
-
馬蹬草
馬蹬草 (《河南中草藥手冊》) 【異名】過橋草。 【來源】為鐵角蕨科植物過山蕨的全草。 【植物形態】過山蕨 小形植物,...
-
馬桂花
馬桂花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力紫金牛科植物長圓葉酸藤子的果實。 【植物形態】長圓葉酸藤子,又名:斷骨藤...
-
花拐藤根
花拐藤根 (《泉州本草》) 【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簾子藤的根。 【植物形態】簾子藤,又名:花拐藤。 常綠攀援藤本。枝柔...
-
憤子
憤子 (《救荒本草》) 【異名】龍瓜粟、鴨爪稗(《綱目》),鴨爪粟(《品匯精要續集》),龍爪稷(《授時通考》),雞爪粟、云...
-
東莨菪
東莨菪 (《中國藥植圖鑒》) 【異名】唐充(藏名)。 【來源】為茄科植物東莨菪的根莖。 【植物形態】東莨菪 多年生草本。根...
-
鸕鶿翅羽
鸕鶿翅羽 (《綱目》) 【異名】鸕鶿羽(《范汪方》)。 【來源】為鸕鶿科動物鸕鶿的翅羽,動物形態詳"鸕鶿"條。 【功用主治...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馬兜鈴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