椋子木
(《唐本草》)
【來源】為山茱萸科植物椋子木的心材。
【植物形態(tài)】椋子木,又名:椋、?(《爾雅》),松楊、涼木(《本草拾遺》),冬青果(《植物名實圖考》),燈臺樹、落地金錢、大葉燈臺樹、丁木樹。
落葉喬木,高可達(dá)15米。一年生之枝為赤褐色,疏生軟毛,有角棱。單葉交互對生;闊卵形至橢圓狀卵形,長7~20厘米,寬2.5~10厘米,先端長而銳尖,基部圓形或鈍形,邊緣有不整齊的波狀細(xì)齒,上面深綠色,下面青白色,有灰白色倒生短剛毛;葉柄長1.5~3厘米,上有深溝。平頂?shù)膱A錐狀聚傘花序生于當(dāng)年枝梢,長10~15厘米,平滑無毛,或有倒生短柔毛;萼筒形,4裂,裂片披針狀三角形,外面有白色軟細(xì)毛;花瓣4,黃白色,披針狀長橢圓形;雄蕊4;子房下位,外披濃密的平伏灰白色柔毛,上有花盤。核果橢圓形,花萼宿存,熟時暗紫色,近于無毛,核球形。種子細(xì)小。花期5月。果期8~9月。
常見于山谷、溪旁、林緣、疏林中。分布山東、浙江、江蘇、河南、陜西、甘肅、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貴州等地。
本植物的樹皮(丁榔皮)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化學(xué)成分】樹皮含鞣質(zhì)8~20%,葉含鞣質(zhì)5~13%。種子含半干性油,出油率7~15%。
【性味】《唐本草》:"甘咸,平,無毒。"
【功用主治】《唐本草》:"主折傷,破血、養(yǎng)血,安胎,止痛,生肉。"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
椋子木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dǎo)讀】:椋子木 (《唐本草》) 【來源】為山茱萸科植物椋子木的心材。 【植物形態(tài)】椋子木,又名:椋、?(《爾雅》),松楊、涼木(《本草拾遺》),冬青果(《植物名實圖考》),燈臺樹、落地金錢、大...
文章標(biāo)簽:
相關(guān)推薦
-
亮菌
亮菌 (江蘇《醫(yī)學(xué)科學(xué)研究學(xué)術(shù)報告資料選編》) 【來源】為白蘑科真菌假蜜環(huán)菌的菌絲體。 【植物形態(tài)】假蜜環(huán)菌 子實體叢...
-
鈴茵陳
鈴茵陳 (《中藥志》) 【異名】金鐘茵陳(《滇南本草》),黃花茵陳、(《植物名實圖考》),吊鐘草(《南京民間藥草》),靈茵...
-
遼東櫟殼斗
遼東櫟殼斗 (《寧夏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殼斗科植物遼東櫟果實外的總苞。植物形態(tài)詳"杠木"條。 【性味】澀,溫。 【...
-
兩面青
兩面青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異名】小姑娘茶(《云南思茅中草藥選》),甲滿(傣名)。 【來源】為紫金牛科植物千年樹的...
-
紅藥子
紅藥子 (《本草圖經(jīng)》) 【異名】紅藥、赤藥(《本草圖經(jīng)》),朱砂七、黃藥子、朱砂蓮、猴血七、血三七、毛葫蘆(《陜西中...
-
百兩金
百兩金 (《本草圖經(jīng)》) 【異名】八爪龍、八爪金龍(《草木便方》),開喉劍、葉下藏珠、狀元紅(《天寶本草》),山豆根、鐵...
-
地楊梅
地楊梅 (《本草抬遺》) 【來源】為燈芯草科植物地楊梅的全草或果實。 【植物形態(tài)】地楊梅 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小塊根。葉...
-
鶴虱
鶴虱 (《唐本草》) 【異名】鵠虱(《唐本草》),鬼虱(《本草崇原》),北鶴虱(《中藥志》)。 【來源】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
版權(quán)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diǎn)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亮菌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