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夭
(《本草經集注》)
【異名】鉤夭(《爾雅》),苦板(《綱目》),輪薊(《蘇南種子植物》),狹葉薊、牛刺犁、小樣刺米草(《湖南藥物志》),小薊(《廣西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中國薊的全株。
【植物形態】中國薊
多年生草本,高1~1.5米。莖直立,有分枝,具蛛絲狀白色細柔毛。葉互生,基部葉花時即枯萎脫落,中部葉橢圓狀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1~3厘米,邊緣不整齊羽裂或不裂,具長短不等的刺,上面綠色,粗糙,下面被有蛛絲狀白毛,上部葉漸小,線狀披針形。頭狀花序頂生,開花后略下垂;總苞鐘形,長1.5~2厘米,寬2~2.5厘米;苞片多層,外層苞片先端具細短刺,內層苞片先端膜質,背面有粘涎腺1條,紫紅色;花全部管狀,花冠紫紅色,深5裂,裂片約為花冠筒部膨大部分的3倍;雄蕊5,花藥合生,頂端的附屬片倒楔形,基部有尾;子房下位,柱頭2裂。瘦果長橢圓形,冠毛灰棕色。花期9~10月。
生長于山坡、路旁。分布江蘇、浙江、廣西、湖南等地。
【采集】秋季采收。
【性味】甘苦,涼。
①《別錄》:"微寒。"
②《藥性論》:"味苦,無毒。"
③《湖南藥物志》:"甘微苦。"
【功用主治】清熱,涼血,活血,解毒。治暑熱煩悶,婦女崩漏,跌打吐血,痔瘡,疔瘡。
①《別錄》:"主面目通身漆瘡。"
②陶弘景:"燒作灰以療金瘡。"
③《日華子本草》:"治丹毒。"
④汪穎《食物本草》:"煎湯洗痔。"
⑤《綱目》:"下氣,解熱。"
⑥《醫林纂要》:"解暑去熱。"
⑦《湖南藥物志》:"破宿血,生新血,解熱毒,利胸膈,除煩悶,補虛損。"
⑧《廣西藥植名錄》:"涼血,止血,活血,解毒。"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婦女崩漏:狹葉薊一兩,臭椿樹皮三錢,野鴨椿子三錢。水煎服。
②治牛箭(下部生疔瘡):狹葉薊、生大黃、犁口草、枇杷樹根、狗屎刺葉。搗爛,敷患處。
③治跌傷吐血或下血:狹葉薊根五錢,葉下紅四錢,野雞泡三錢,吉鳥根二錢,石膏一錢。水煎服。(選方出《湖南藥物志》)
苦夭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苦夭 (《本草經集注》) 【異名】鉤夭(《爾雅》),苦板(《綱目》),輪薊(《蘇南種子植物》),狹葉薊、牛刺犁、小樣刺米草(《湖南藥物志》),小薊(《廣西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中...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栝樓莖葉
栝樓莖葉 (《別錄》)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栝樓的莖葉,植物形態詳"栝樓"條。 【性味】《綱目》:"酸,寒,無毒。" 【功...
-
昆明堵喇
昆明堵喇 (《云南中草藥選》) 【異名】草烏、黃草烏(《云南中草藥選》),大草烏(《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
-
攔路虎
攔路虎 (《貴州草藥》) 【異名】喉痛藥。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攔路虎的根。 【植物形態】攔路虎 藤本。莖細長,有縱條...
-
栝樓子
栝樓子 (《本草經集注》) 【異名】瓜蔞仁(《丹溪心法》),栝樓仁(《藥性類明》)。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栝樓或雙邊栝樓、...
-
醋柳果
醋柳果 (《西藏常用中草藥》) 【異名】沙棗(《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大爾卜興(藏名)。 【來源】為胡頹子科植物沙棘的果...
-
白芥
白芥 (《唐本草》) 【異名】胡芥(《蜀本草》),蜀芥(《綱目》)。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嫩莖葉。 【植物形態】白...
-
假辣蓼
假辣蓼 (《陸川本草》) 【異名】白辣蓼(《嶺南大學校園植物名錄》),大馬蓼(《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來源】為蓼科植...
-
齒葉泥花草
齒葉泥花草 (《廣西中草藥》) 【異名】鋸齒草、五月蓮。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齒葉泥花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齒葉泥花...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栝樓莖葉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