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柳果
(《西藏常用中草藥》)
【異名】沙棗(《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大爾卜興(藏名)。
【來源】為胡頹子科植物沙棘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沙棘,又名:醋柳、酸刺。
落葉灌木或喬木,高5~10米。具粗壯棘刺;枝幼時密被褐銹色鱗片。葉互生,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6厘米,寬0.4~1.2厘米,兩端鈍尖,下面密被淡白色鱗片;葉柄極短。花先葉開放,雌雄異株;短總狀花序腋生于頭年枝上,花小,淡黃色,花被2裂;雄花花序軸常脫落,雄蕊4;雌花比雄花后開放,花被簡囊狀,頂端2裂。果為肉質(zhì)花被管包圍,近于球形,橙黃色,徑0.5~1厘米。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于河邊、沙土環(huán)境。分布華北、西北及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采集】10~11月采摘成熟果實,曬干。
【化學(xué)成分】果實含異鼠李素、異鼠李素-3-β-D-葡萄糖甙、異鼠李素-3-β-蕓香糖甙及槲皮素、山奈酚的低糖甙。含維生素C達300毫克%以上,胡蘿卜素3~4毫克%,維生素E10~15毫克%,維生素B1_0.2~0.4毫克%,維生素B2_0.4~0.5毫克%,葉酸0.5~0.8毫克%。又含蘋果酸等。
干種子含油8%,油內(nèi)脂肪酸成分為:飽和脂肪酸11.6%(棕櫚酸、硬脂酸),油酸26.6%,亞油酸34.7%,亞麻酸27.0%。種子油含2.l%非皂化物質(zhì),內(nèi)含玉蜀黍黃素、隱黃素、β-胡蘿卜素、γ-胡蘿卜素、番茄烴,并有0.78谷甾醇,維生素E_212毫克%。
樹皮含5-羥色胺等生物堿,又含胡蘿卜素等。葉含維生索C_340.8毫克%,胡蘿卜素、異鼠李素。鮮根瘤中含氯化血紅素0.03毫克/克,約高于根其他部位的5倍。
本植物尚含哈爾醇和哈爾滿。
【性味】《西藏常用中草藥》:"性溫,味酸澀。"
【歸經(jīng)】《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入肝、胃、大小腸經(jīng)。"
【功用主治】①《西藏常用中草藥》:"活血散瘀,化痰寬胸,補脾健胃。治跌打損傷,瘀腫,咳嗽痰多,呼吸困難,消化不良。"
②《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生津止渴,清熱制瀉。治高熱傷陰證,支氣管炎,腸炎,痢疾。"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
醋柳果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dǎo)讀】:醋柳果 (《西藏常用中草藥》) 【異名】沙棗(《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大爾卜興(藏名)。 【來源】為胡頹子科植物沙棘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沙棘,又名:醋柳、酸刺。 落葉灌木或喬木,高...
文章標(biāo)簽:
相關(guān)推薦
-
刺榆
刺榆 (《本草拾遺》) 【異名】樞(《詩經(jīng)》),撬(《爾雅,),柘榆、梗榆(《廣雅》),釘枝榆(《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刺梅(《...
-
刺菱
刺菱 (《綱目拾遺》) 【異名】野菱(《綱目》)。 【來源】為菱科植物野菱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野菱 一年生水生草本。浮生...
-
蔥須
蔥須 (《食療本草》) 【異名】蔥根(《別錄》)。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蔥的須根。植物形態(tài)詳"蔥白"條。 【性味】《食療本...
-
刺莓果根
刺莓果根 (《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 【異名】野玫瑰根(《吉林醫(yī)藥資料》(1):32,1971)。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山刺玫的...
-
金蓮花
金蓮花 (《綱目拾遺》) 【異名】旱金蓮(《五臺山志》),金梅草(《山西通志》),旱地蓮、金芙蓉(《綱目拾遺》),金疙瘩(《...
-
石菖蒲花
石菖蒲花 (《嶺南采藥錄》) 【植物形態(tài)】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花蕾,植物形態(tài)詳石葛蒲條。 【功用主治】《嶺南采藥錄》...
-
川層草
川層草 (《廣西藥植名錄》) 【異名】獻雞尾(《廣西藥植名錄》),舟山碎米蕨、細鳳尾草、鳳凰路雞、鐵線路雞(《湖南藥物...
-
假葡萄
假葡萄 (《廣西藥植名錄》) 【異名】補刀藤、穿過山、山葫蘆(《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葡萄科植物小果野葡萄的根...
版權(quán)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刺榆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