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茶
(《本經逢原》)
【來源】主要為冬青科植物枸骨和大葉冬青的葉。
【植物形態】①枸骨,詳"枸骨葉"條。
②大葉冬青,又名:波羅樹、大葉茶。
常綠喬木,高達15米,直徑約60厘米。樹皮赭黑色或灰黑色,粗糙有淺裂,枝條粗大,平滑,新條有角棱。葉革質而厚,螺旋狀互生,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先端銳尖,或稍圓,基部鈍,邊緣有疏齒,上面光澤,下面有主脈突起。聚傘花序,多數密集在前年度葉腋,雄花序1~3朵,雌花序則僅有1花;苞卵形,多數;萼4裂,裂片卵形,有緣毛,黃綠色;花瓣4,橢圓形,基部愈合,其長為萼之3倍;雄花有雄蕊4,較花瓣為長,花絲針形,藥卵形,中央有退化子房,兩性花中雄蕊與花瓣等長;子房球狀卵形。核果球形,成熟后紅色,有殘留花柱;分核4顆,有3棱。花期4月。果熟期11月。
分布華東及廣西等地。
【藥材】①枸骨葉;又名:角刺茶(《綱目拾遺》)。性狀詳"枸骨葉"條。也有用枸骨老樹的葉,葉片呈卵圓形,先端短尖,基部圓形,上面光滑,革質而厚。
產江蘇、浙江等地。
②大葉冬青葉,又名:苦燈茶((毒草求尿》)。呈卵狀長橢圓形,革質,不皺縮,有的縱向微卷曲,上面黃綠色或灰綠色,有光澤,下面黃綠色,味微苦。
產浙江、福建、廣西等地。
苦丁茶的品種較為復雜,除上述主要品種外,在江蘇、安徽地區有用茶葉加枸骨葉煎汁焙制而成者,外表綠褐色或黃綠色,與一般粗茶相似,用沸水泡開后,伸展的葉片為闊披針形及卵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浸液味苦,濃者不堪入口,與昔通茶葉不同。四川地區有用木犀科植物序梗女貞的葉;貴州地區則用日本毛女貞的葉作苦丁茶使用,參見"苦茶葉"條。
【化學成分】枸骨葉中含咖啡堿、皂甙、鞣質、苦味質。
大葉冬青葉中含熊果酸、β-香樹脂醇、蛇麻脂醇、蒲公英賽醇、熊果醇和β-谷甾醇;樹皮中含α-和β-香樹脂醇等;果實中含熊果酸和蹄紋天竺素-3-木糖葡萄糖甙。
【性味】①《醫林纂要》:"苦甘,大寒。"
②《綱目拾遺》:"味甘苦。"
【歸經】入肝、肺、胃。
①《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經。"
②《四川中藥志》:"入肝、膽、胃三經。"
【功用主治】散風熱,清頭目,除煩渴。治頭痛,齒痛,目赤,?耳,熱病煩渴,痢疾。
①《本經逢原》:"止痢。"
②《醫林纂要》:"治天行狂熱。"
③《綱目拾遺》:"逐風、活血,絕孕。"
④《本草再新》:"消食化痰,除煩止渴,利二便,去油膩。"
⑤《本草求原》:"清肺脾,止痢,清頭目。"
⑥《中國醫學大辭典》:"散肝風,清頭目,治耳鳴、耳聾、?耳流膿,活血脈,涼子宮。"
⑦《四川中藥志》:"能清熱散風,除煩解渴。治頭痛、齒痛、耳鳴、目赤及食滯有痰。"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劑。外用:煎水熏洗。
苦丁茶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苦丁茶 (《本經逢原》) 【來源】主要為冬青科植物枸骨和大葉冬青的葉。 【植物形態】①枸骨,詳"枸骨葉"條。 ②大葉冬青,又名:波羅樹、大葉茶。 常綠喬木,高達15米,直徑約60厘米。樹...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苦地膽
苦地膽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天芥菜、雞疴粘(《綱目》),土柴胡、馬駕百興(《生草藥性備要》),草鞋底(《嶺南采藥...
-
卷絲苦苣苔
卷絲苦苣苔 (《西藏常用中草藥》) 【異名】渣加哈梧(藏名)。 【來源】為苦苣苔科植物卷絲珊瑚苣苔的全草。 【植物形態】...
-
蕨根
蕨根 (《綱目》) 【異名】蕨雞根(《分類草藥性》),烏角、小角(《湖南野生植物》)。 【來源】為鳳尾蕨科植物蕨的根莖。植...
-
苦瓜根
苦瓜根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苦瓜的根,植物形態詳"苦瓜"條。 【采集】夏、秋采收。 【性味】苦...
-
雞血藤
雞血藤 (《綱目拾遺》) 【異名】血風藤(《中藥志》)。 【來源】為豆科植物密花豆、白花油麻藤、香花巖豆藤或亮葉巖豆藤...
-
山楂
山楂 (《本草衍義補遺》) 【異名】朹、粱梅(《爾雅》),朹子(《爾雅》郭璞注),鼠查(《本草經集注》),羊梂(陶弘景),赤爪...
-
金瓜核
金瓜核 (《廣西中藥志》) 【異名】瓜子金(《廣州植物態》),望水王仙桃、乳汁藤(《廣西藥植名錄》),瓜子核、樹上瓜子、...
-
大地棕根
大地棕根 (《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石蒜科植物大葉仙茅的根莖。 【植物形態】大葉仙茅,又名:松蘭、竹靈芝、巖棕。...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苦地膽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