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姜
(《南寧市藥物志》)
【異名】木漿子根(《分類草藥性》),滿山香(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澄茄根、木姜子根(《四川中藥志》),過山香、槍子世(《廣東中藥》)。
【來源】為樟科植物山雞椒的根及根莖。植物形態詳"蓽澄茄"條。
【采集】9~10月間挖取,洗凈、曬干。
【藥材】根呈圓錐形,表面棕色,有縱皺及顆粒狀突起,橫切面導管明顯,質輕泡,易折斷,斷面淡黑色。氣香,味辛辣。
產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本品在四川地區與同屬植物木姜子及清香木姜子的根,通稱"木姜子根",同等使用。參見"木姜子"及"木椒根"條。
【性味】辛,溫。
①《分類草藥性》:"性溫。"
②《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辛辣,無毒。"
【功用主治】祛風除濕,理氣止痛。治感冒,風濕痹痛,胃痛,腳氣。
①《分類草藥性》:"治周身筋骨疼痛,發表,散風寒疹子,去膨脹,理氣。"
②《南寧市藥物志》:"行氣止痛,祛風濕,理筋骨。治胃冷痛,孕婦水腫,跌打寬筋。"
③《廣西中藥志》:"治感冒。"
④《廣東中藥》:"祛風散寒,息肝風,消腫。治風濕痹痛,筋骨無力,產后腳軟,痰濕腳氣。"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5錢(鮮者0.5~2兩);或研末。外用:煎水洗。
【選方】①治感冒頭痛,風濕骨痛:木姜子根、莖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②治冷氣痛,胸口痛:木姜子根、茴香蟲(陰陽瓦上炕干),研末,泡酒服。(《四川中藥志》)
豆豉姜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豆豉姜 (《南寧市藥物志》) 【異名】木漿子根(《分類草藥性》),滿山香(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澄茄根、木姜子根(《四川中藥志》),過山香、槍子世(《廣東中藥》)。 【來源】為樟...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豆腐皮
豆腐皮 (《綱目》) 【異名】豆腐衣(《劉羽儀經驗方》)。 【來源】為豆腐漿煮沸后,漿面所凝結之薄膜。 【性味】甘淡,平...
-
豆腐渣
豆腐渣 (《綱目拾遺》) 【異名】雪花菜(《隨息居飲食譜》)。 【來源】為制豆腐時,濾去漿汁后所剩下的渣滓。 【功用主治...
-
丟了棒
丟了棒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追風棍、趕風債(《生草藥性備要》),趕風柴(《本草求原》),咸魚頭(廣州部隊《常用中...
-
疔毒草
疔毒草 (《吉林中草藥》) 【異名】亞爾母堂(藏名)。 【來源】為堇菜科植物裂葉堇菜的全株。 【植物形態】裂葉堇菜 多年生...
-
窿緣桉葉
窿緣桉葉 (《廣西中藥志》) 【來源】為桃金娘科植物窿緣桉的葉。 【植物形態】窿緣桉,又名:小葉桉、風吹柳。 喬木。樹...
-
拔毒散
拔毒散 (《滇南本草》) 【異名】王不留行(《滇南本草》),小黃藥、小迷馬樁、迷馬樁棵、小克麻(《云南中草藥》),小拔毒...
-
橄欖核
橄欖核 (《綱目》) 【來源】為橄欖科植物橄欖的果核。植物形態詳橄欖條。 【藥材】果核呈梭形,兩頭鈍尖,紅棕色,上有...
-
海芋
海芋 (《綱目》) 【異名】天荷(《本草拾遺》),羞天草(《庚辛玉冊》),隔河仙、觀音蓮(《綱目》),尖尾野芋頭、狼毒頭(《...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豆腐皮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