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皮果核
(《本草求原》)
【異名】黃皮核(《嶺南采藥錄》)。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黃皮的種子。植物形態(tài)詳"黃皮果"條。
【采集】夏、秋間采,鮮用或曬干。
【藥材】干燥的種子呈扁平卵圓形,長11~14毫米,寬8~9毫米,厚3~4毫米;先端略尖而稍彎向一側(cè),基部圓鈍,基部1/3呈棕色,較甲滑,上部2/3呈棕黃色,具不規(guī)則的皺紋;種臍位于先端,近橢圓形;合點(diǎn)位于基部,與種臍同一側(cè)面;種脊略突起,自種臍通向合點(diǎn);種皮薄而脆,往往破碎脫落;子葉二枚,土黃色,肥厚,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較平;胚極小,無胚乳。
產(chǎn)廣東、廣西等地。
【化學(xué)成分】種子含油量53.21%。
【性味】①《廣西中藥志》:"味辛微苦,性溫,無毒。"
②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苦辛,微溫。"
【功用主治】理氣,散結(jié),止痛,解毒。治胃痛,疝氣,瘡癤。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疝氣。"
②《南寧市藥物志》:"治胃痛,外敷治蛇傷。"
③《廣西中藥志》:"行氣,淌滯,散結(jié)。治食滯胃痛,睪丸腫痛。"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2~4錢。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胃痛,腹部痙攣性疼痛:黃皮果核三至五錢。水煎服。(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②治小兒頭上瘡癤:黃皮果核,水磨涂。(《本草求原》)
③治百足咬傷:黃皮核,搗爛敷之。(《嶺南采藥錄》)
黃皮果核
時(shí)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dǎo)讀】:黃皮果核 (《本草求原》) 【異名】黃皮核(《嶺南采藥錄》)。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黃皮的種子。植物形態(tài)詳"黃皮果"條。 【采集】夏、秋間采,鮮用或曬干。 【藥材】干燥的種子呈扁平卵圓...
文章標(biāo)簽:
相關(guān)推薦
-
黃皮果
黃皮果 (《綱目》) 【異名】黃皮子(《桂海虞衡志》),黃檀子(《八閩通志》),黃彈子(《廣東通志》),金彈子(《本草求原》...
-
黃耆
黃耆 (《本經(jīng)》) 【異名】戴糝(《本經(jīng)》),戴椹、獨(dú)椹、蜀脂、百本(《別錄》),王孫(《藥性論》),百藥綿(侯寧極《藥譜》...
-
黃皮樹皮
黃皮樹皮 (《本草求原》) 【異名】黃皮皮(《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黃皮的樹皮,植物形態(tài)詳"黃皮果"條。...
-
黃茄花
黃茄花 (《四川常用中草藥》) 【異名】野棉花。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格紋葉木槿的花。 【植物形態(tài)】格紋葉木檻 多年生...
-
糙葉樹
糙葉樹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異名】牛筋樹。 【來源】為榆科植物糙葉樹的根皮及樹皮。 【植物形態(tài)】糙葉樹 落葉喬...
-
地榆
【中文名】地榆(《本經(jīng)》) 【類別】根類 【異名】白地榆、鼠尾地榆(《滇南本草》),澀地榆(《貴州民間方藥集》),馬連鞍...
-
何首烏葉
何首烏葉 (《綱目》) 【來源】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葉片,植物形態(tài)詳何苜烏條。 【功用主治】治瘡腫,疥癬,瘰疬。 《現(xiàn)代...
-
旱水仙根
旱水仙根 (《貴州草藥》) 【來源】為石蒜科植物韭蓮的根。植物形態(tài)詳賽番紅花條。 【功用主治】治癰瘡紅腫。 【用法與用...
版權(quán)聲明:
1、本文系會(huì)員投稿或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diǎn)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tái),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qǐng)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黃皮果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