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藤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熊柳藤、銃子藤、老鼠藤、皺皮草(《福建民間草藥》),羊母鎖(《中國藥植圖鑒》),花眉跳架、鼻樸子、厝箕藤(《閩東本草》),勾兒茶(《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多花勾兒茶的莖葉。
【植物形態】多花勾兒茶,又名:熊柳。
蔓性落葉灌木,高達1.5米。樹皮黃綠色,略光滑,有黑色塊狀斑。葉互生,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1.5~5.5厘米,寬0.5~1.7厘米,基部圓形,先端鈍或漸尖,全緣,上面淡綠色,下面灰白色,具7~12對側脈;葉柄長1~2厘米。圓錐花序頂生,長5~15厘米;花小,粉綠色;花萼5裂;花瓣5;雄蕊5;子房藏于花盤內,但彼此分離,2室,花柱2深裂。核果卵圓形至鍘卵形,基部為萼管所包圍,初綠色,后變紅色,最后為紫黑色。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長于山地路旁和灌木林緣。分布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臺灣等地。
本植物的根(黃鱔藤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夏、秋采收。
【性味】①《福建民間草藥》:"甘,平。"
②《陸川本草》:"寒涼。"
【功用主治】清熱,涼血,利尿,解毒。治衄血,黃疸,風濕腰痛,經前腹痛,風毒流注,傷口紅腫。
①《植物名實圖考》:"治漂蛇毒。"
②《福建民間草藥》:"藤莖:利尿解毒。治濕熱黃疸。"
③《陸川本草》:"清涼解毒,涼血,止血。治血熱衄血,傷口紅腫。"
④《中國藥植圖鑒》:"枝條與羊肉摻水、酒燉服,治骨結核,腰椎結核。"
⑤《廣西藥植名錄》:"消腫,補血。治瘡疥,風濕腰痛,經前腹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4錢。外用:煎水洗。
【選方】①治濕熱黃疸:熊柳藤一至二兩,玉柏(金不換草)四至五錢。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風毒流注,惡瘡寒熱:熊柳全草(根、莖、葉合用)每次一至一兩半(干者酌減)。水煎服。(《泉州本草》)
黃鱔藤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黃鱔藤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熊柳藤、銃子藤、老鼠藤、皺皮草(《福建民間草藥》),羊母鎖(《中國藥植圖鑒》),花眉跳架、鼻樸子、厝箕藤(《閩東本草》),勾兒茶(《福建中草藥》...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黃木耳
黃木耳 (《西藏常用中草藥》) 【異名】茂若色爾布(藏名)。 【來源】為銀耳科植物金耳的子實體。 【植物形態】金耳 擔子果...
-
黃鼠肉
黃鼠肉 (《飲膳正要》) 【來源】為松鼠科動物黃鼠的肉。 【動物形態】黃鼠(《飲膳正要》),又名:禮鼠、拱鼠(《韓昌黎集...
-
黃明膠
黃明膠 (《食療本草》) 【異名】水膠(《外臺》),牛皮膠(《本草圖經》),海犀膠(《綱目》),廣膠、明膠(《本經逢原》)。...
-
黃緬桂
黃緬桂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異名】大黃桂(《云南思茅中草藥選》),賣仲哈(傣名)。 【來源】為木蘭科植物黃蘭的根。...
-
燈心草
【中文名】:燈心草(《開寶本草》) 【類別】:莖藤類 【異名】虎須草(崔豹《古今注》),赤須(《雷公炮炙論》),燈心(《圣...
-
孩兒草
孩兒草 (《嶺南采藥錄》) 【異名】藍色草(《廣州植物志》),明萼草(《種子植物名稱》),甴曱草、黃蜂草(《廣東中藥》Ⅱ...
-
鵝涎
鵝涎 (《本草蒙筌》) 【來源】為鴨科動物鵝的唾液。動物形態詳"鵝肉"條。 【功用主治】①《本草蒙筌》:"治誤吞稻刺塞喉...
-
黑鱗大耳蕨
黑鱗大耳蕨 (《浙江天目山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鱗毛蕨科植物黑鱗耳蕨的嫩葉。 【植物形態】黑鱗耳蕨,又名:大葉山...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黃木耳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