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麻葉
(《綱目拾遺》)
【來源】為橡樹科植物黃麻的葉。
【植物形態】黃麻(《本草圖經》),又名:絡麻(《便民圖纂》),牛泥茨、三珠草、天紫蘇(《醫方集聽》)。
一年生草本,高1~2米,全株無毛。葉卵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12厘米,寬2~5厘米,基部圓形,先端漸尖,邊緣具整齊粗鋸齒,最下部2齒伸長為尾狀裂片;葉柄長1~3.5厘米;托葉線形,長約5~8毫米。花小,數朵生于葉膿內,花梗很短;萼片5,淡紫色;花瓣5,黃色;雄蕊多數,子房5室。蒴果球形,直徑約1厘米,頂端不具喙,有縱棱、皺紋及小疣狀突起,成熟時5瓣裂。花期夏季。果期10~11月。
原產東南亞;我國南方各省普遍栽培。
本植物的根(黃麻根)、種子(黃麻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夏、秋季采。
【化學成分】葉含黃麻甙、矢車菊素單糖甙、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及具有苦味的黃麻酮、黃麻屬醇、黃麻醇甙,黃麻醇甙是黃麻醇甙元的葡萄糖甙。此外,還含有0.4%KCl和少量的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
皮含矮牽牛素單糖甙和矢車菊素單糖甙。
【性味】①《現代實用中藥》:"苦,溫,無毒。"
②《陸川本草》:"味淡微苦,性平。"
【功用主治】理氣止血,排膿生肌。治腹痛,痢疾,血崩,瘡癰。
①《綱目拾遺》:"治氣癥,心疼,肚痛,痢疾,痞結。"
②《現代實用中藥》:"治子宮內出血。"
③《陸川本草》:"排膿,生肌。治瘡癰,膿皰。"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血崩:黃麻葉連根搗爛,酒煎露一宿,次早服之。(《年希堯集驗良方》)
②治腹痛,痢疾:鮮黃麻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黃麻葉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黃麻葉 (《綱目拾遺》) 【來源】為橡樹科植物黃麻的葉。 【植物形態】黃麻(《本草圖經》),又名:絡麻(《便民圖纂》),牛泥茨、三珠草、天紫蘇(《醫方集聽》)。 一年生草本,高1~2米,全...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黃荊葉
黃荊葉 (《綱目拾遺》) 【異名】蚊枝葉(《生草藥性備要》),白背葉(《嶺南采藥錄》),姜荊葉(《湖南藥物志》),埔姜葉(《...
-
黃花夾竹桃葉
黃花夾竹桃葉 (《廣西藥植圖志》) 【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黃花夾竹桃的葉片,植物形態詳"黃花夾竹桃"條。 【采集】全年...
-
黃櫟
黃櫟 (《云南中草藥》) 【異名】黃栗樹(《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殼斗科植物黃椆的樹皮。 【植物形態】黃椆 常綠喬木...
-
黃花堇菜
黃花堇菜 (《云南中草藥》) 【異名】土細辛。 【來源】為堇菜科植物灰葉堇菜的根。 【植物形態】灰葉堇菜 宿根蔓生草本...
-
鬼蓋
鬼蓋 (《別錄》) 【異名】地蓋(《別錄》),鬼傘、朝生(陶弘景),鬼屋(《本草拾遺》),鬼菌(《廣菌譜》)。 【來源】為鬼傘...
-
穿山龍
穿山龍 (《東北藥植志》) 【異名】穿龍骨、穿地龍(《東北藥植志》),狗山藥(《河北藥材》),山常山(《山東中藥》),穿山...
-
槐葉
槐葉 (《食療本草》) 【來源】為豆科植物槐的葉片,植物形態詳"槐花"條。 【采集】春、夏采收,曬干。 【化學成分】含蕓...
-
?蔥
?蔥 (《唐本草》) 【異名】格蔥(《千金食治》),山蔥(《唐本草》),隔蔥、鹿耳蔥(《救荒本草》)。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黃荊葉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