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白皮
(《藥性論》)
【異名】槐皮(《肘后方》)。
【來源】為豆科植物槐的樹皮或根皮的韌皮部。植物形態(tài)詳"槐花"條。
【性味】①《藥性論》:"味苦,無毒。"
②《綱目》:"苦,平,無毒。"
【功用主治】祛風除濕,消腫止痛。治風邪外中,身體強直,肌膚不仁,熱病口瘡,牙疳,喉痹,腸風下血,疽,痔,爛瘡。陰部癢痛,湯、火燙傷。
①《別錄》:"主爛瘡。"
②《藥性論》:"煮汁淋陰囊墜腫、氣痛。主治口齒風疳匿血,以煎漿水煮含之。又煎淋浴男子陰疝卵腫。"
③《日華于本草》:"治中風皮膚不仁,喉痹;浸洗五痔并一切惡痔,婦人產(chǎn)門癢痛,湯火瘡;煎膏止痛長肉,消癰腫。"
④《本草圖經(jīng)》:"治下血。"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2~5錢。外用:含漱,煎水熏洗或研末撒。
【選方】①治中風身直,不得屈伸反復(fù)者:槐皮(黃白者),切之,以酒共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適寒溫,稍稍服之。(《肘后方》)
②治破傷風,迷悶不省人,危急者,但氣絕心腹溫可治:槐樹枝皮,旋用刀刻取一塊,連粗皮在外,安在破傷處,用艾蘸于槐皮上灸百炷不妨,如瘡口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然后用火摩,不拘時候。(《普濟方》)
③治熱病口瘡:黃連一分(去須),槐白皮半兩,甘草根半兩。上藥,細銼,用水一大盞,煎至半盞,去滓,溫含冷吐。(《圣惠方》)
④治牙齒疼痛:槐白皮一蟹,荊芥穗半兩.上藥以醋一升,煎至五合,入鹽少許,熱含冷吐,以瘥為度。(《圣惠方》)
⑤治脈痔有蟲或下膿血:槐白皮二斤。細銼,水一斗五升,煎至一斗,去渣傾盆中,坐熏,冷再暖,蟲當隨便利自出,更搗槐白皮末,綿裹一錢,納下部中。(《圣濟總錄》槐白皮湯)
⑥洗疽瘡,化毒氣,散膿汁,生肌肉,止痛癢:槐白皮一兩,桑白皮、降真香、防風各半兩。上細切,水三升,煎至升半,代豬蹄湯洗。(《衛(wèi)濟寶書》槐白皮湯)
⑦治陰下濕癢成瘡:豬蹄兩腳,槐白皮(切)一斤。以水煮洗瘡,一日五,六遍。(《救急方》)
⑧治陰瘡,陰邊如粟粒,生瘡及溫癢:以槐白皮一大握,鹽三指一撮。以水二大升,煮取-升洗之,日三、五遍,適寒溫用。若涉遠恐沖風,即以米粉和涂之。(孟詵《必效方》)
⑨治火燙傷:槐根二層皮或花,烘干研末外敷。(江西《中草藥學(xué)》)
槐白皮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dǎo)讀】:槐白皮 (《藥性論》) 【異名】槐皮(《肘后方》)。 【來源】為豆科植物槐的樹皮或根皮的韌皮部。植物形態(tài)詳"槐花"條。 【性味】①《藥性論》:"味苦,無毒。" ②《綱目》:"苦,平,無毒。...
文章標簽:
相關(guān)推薦
-
淮通
淮通 (《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馬兜鈴科植物淮通馬兜鈴的藤或根。 【植物形態(tài)】淮通馬兜鈴 多年生纏繞本質(zhì)藤本,...
-
花錨
花錨 (《內(nèi)蒙古中草藥》) 【異名】希赫日-地格達(蒙名)。 【來源】為龍膽科植物花錨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花錨 一年生草...
-
花臉細辛
花臉細辛 (《四川中藥志》) 【異名】花葉細辛、花臉貓、翻天印(《四川中藥志》),水馬蹄(《中國藥植圖鑒》),土細辛(廣州...
-
花楸
花楸 (《吉林中草藥》) 【異名】百華花楸(《河北習見樹木圖說》),馬家木(《吉林中草藥》)。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花楸樹...
-
龜血
龜血 (《藥性論》) 【來源】為龜科動物烏龜?shù)难瑒游镄螒B(tài)詳龜版條。 【性味】《綱目》:咸,寒,無毒。 【功用主治】①...
-
飽飯花枝葉
飽飯花枝葉 (《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小葉珍珠花的枝葉。植物形態(tài)詳"飽飯花"條。 【采集】全年可采...
-
海鷂魚
海鷂魚 (《本草拾遺》) 【異名】蕃蹹魚(《魏武食制》),邵陽魚、石蠣(《本草拾遺》),少陽魚(寧原《食鑒本草》),荷魚、...
-
大麥秸
大麥秸 (《綱目》)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大麥成熟后枯黃的莖稈。植物形態(tài)詳"大麥"條。 【藥理】大麥秸中,含有多糖成分...
版權(quán)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淮通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