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綱目》)
【異名】木稷、所粱(《廣雅》),蘆份(《食物本草》),蜀秫、蘆粟、獲粱(《綱目》),番黍(《甌治遺事》)。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蜀黍的種仁。
【植物形態】蜀黍(張華《博物志》)
一年生草本,高3~4米。莖圓柱形,節上有黃棕色短毛。葉互生,狹披針形,長達50厘米,寬約4厘米;葉鞘無毛或被白粉;葉舌硬膜質,先端圓,邊緣生纖毛。圓錐花序長達30厘米,分枝輪生,無柄小穗卵狀橢圓形,長5~6毫米,成熟時下部硬革質而光滑無毛,上部及邊緣有短毛。穎果倒卵形,成熟后露出穎外,亦褐色。有柄小穗雄性,其發育程度變化甚大?;?、果期秋季。
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高梁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種子成熟后采收。
【化學成分】幼芽、果實含p-羥基扁桃腈-葡萄糖甙、水解產生p-羥基苯甲醛、HCN和葡萄糖。
【性味】《綱目》:"甘澀,溫,無毒。"
【歸經】《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陽明經。"
【功用主治】①《綱目》:"溫中,澀腸胃,止霍亂。粘者與黍米功同。"
②《四川中藥志》:"益中,利氣,止泄,去客風頑痹。治霍亂,下痢及濕熱小便不利。"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
【選方】治小兒消化不良:紅高梁一兩,大棗十個。大棗去核炒焦,高梁炒黃,共研細末。2歲小孩每服二錢;3~5歲小孩每服三錢,每日服二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臨床應用】治療小兒消化不良
取碾高梁的第2遍糠,除凈硬殼等雜質,置鍋中加熱翻炒,至呈黃褐色,有香味時取出放冷。每天3~4次,每次0.5~1錢口服。治療104例,其中100例多在服藥6次以內治愈,4例無效。
高粱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高粱 (《綱目》) 【異名】木稷、所粱(《廣雅》),蘆份(《食物本草》),蜀秫、蘆粟、獲粱(《綱目》),番黍(《甌治遺事》)。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蜀黍的種仁。 【植物形態】蜀黍(張華《博...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甘草
甘草 (《本草》) 【異名】美草、蜜甘(《本經》),蜜草、蕗草(《別錄》),國老(陶弘景),靈通(《記事珠》),粉草(《群芳譜...
-
甘蔗滓
甘蔗滓 (《綱目》)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莖桿經榨去蔗漿后的渣滓。植物形態詳"甘蔗"條。 【功用主治】治禿瘡,癰...
-
干巖矸
干巖矸 (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罌粟科植物毛黃堇的全草。 【植物形態】毛黃堇 多年生草本。主根圓錐形,肉...
-
柑
柑 (《本草拾遺》) 【異名】金實(馬琬《食經》),柑子(《開寶本草》),木奴(《綱目》),瑞金奴(《群芳譜》)。 【來源】為...
-
剪刀股
剪刀股 (《救荒本草》) 【異名】假蒲公英(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蒲公英(《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菊科植物...
-
大一枝箭
大一枝箭 (《滇南本草》) 【異名】鐵色箭(《綱目》),忽地笑(《汝南圃史》),鹿蔥(《群芳譜》),祖先花(《滇南本草圖譜》...
-
艾葉
艾葉 (《本草經集注》) 【來源】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葉。 【植物形態】艾(《詩經》),又名:冰臺(《爾稚》),艾蒿(《爾雅...
-
鵝掌上黃皮
鵝掌上黃皮 (《滇南本草》) 【來源】為鴨科動物鵝足蹼上的黃色表皮。動物形態詳"鵝肉"條。 【功用主治】①《滇南本草》...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甘草
下一篇:暫無